第第114章 我樊家处事向来公道(1/1)
有些错,犯了,就得认! 陆遥没有提前跟秋瑜沟通好,以致于秋瑜紧张过度,六扇门地司部主动出现了这个纰漏。 所以,陛下有什么要求,他也只得同意。 陆遥去了四号院,这样的事,不能在高明这边再来上那么一次。 令他有些惊讶的是,黎清清住进了四号院。 “黎少主什么时候住进来的?” 陆遥忍不住开口问道,问完其实已经知道了答案。 定然是昨夜,高明把她带进来的。 “昨天晚上,陆大人,怎么看你气色不太好?” 黎清清见陆遥脸色有些苍白,不由问道。 “住进来了,就别搬出去了,反正已经说不清了!” 高明闻声走了出来。 陆遥便开口打趣道。 “陆大人说什么呢?” 黎清清俏脸不由泛红,无力辩解道。 “清清,午膳想吃些什么?他们正等你决定呢!陆大人要不一起?” 高明微笑说道。 黎清清有了个由头,自然借机遁走,不然待会陆大人再说些什么虎狼之词,自己可真招架不住。 “外围那几个点,昨晚看见是哪些人给逆贼传讯的么?” 陆遥开口问道。 “陆大人,昨晚动的人太多。 至少有二十来人,传递消息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以他们的眼力,还断不出来是谁给逆贼传讯的。” 高明顿时垮着脸答道。 “好,那就都搂一遍!总不能吃了亏什么都不做!” “吃了亏,吃了什么亏?” 高明连忙问道,尊者不是退走了么? “你的心思要是一直在女人身上,早晚有一天让黎清清变寡妇!” 陆遥不由骂道,气冲冲的朝一号院去了。 留下一个风中凌乱的高明,陆大哥这是在咒自己么? 很快,他便得到了消息,也知道陆遥为什么会发火了。 原来如此,不过陆遥这邪火,理当发不到自己身上才对啊? 不过近来逆贼在京都的活动的确又开始多了起来,这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 樊家瓮城的城墙上,飘起了一面旗。 吸引了梨花镇所有人的目光。 镇子里不少人都知道,樊家一直在找这面旗,联系到最近来过的只有那三个异乡人。 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难怪樊家如此礼遇那三个异乡人。 那当初为难过封逸三人的店家此刻却是忐忑不已。 何先生见状,面色却是一变,他匆匆回到了家中,小心翼翼的将信鸽放飞了出去。 只是那信鸽才飞了不远,就听到利箭破空的声音响起。 何先生连忙朝一个地方走去,那里有一条小路,可以钻入密林之中,只要通过密林,到了官道上,自己就有希望逃出去了。 只是没走多远,一支箭便钉在了他的脚下。 “何先生,果然是你!” 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说道。 “云公子?真是好巧。 何某近来偶感风寒,想去山里寻一味细辛,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云公子了。 云公子这是出来打猎了?” 何先生连忙解释道。 “镇上的药铺里就有细辛,何先生何苦自己出来寻呢?” 樊云开口质疑道。 樊家铁枪旗重现,这消息定不能走漏了出去。 不然,樊家子弟出山便会面临一些不可知的危险。 所以,他们四兄弟,便是连升旗仪式都没参加,就是封锁四方。 果然,有人放信鸽传讯。 而且在这条小道上发现了何先生的身影,他知道,这自然不是巧合。 “还是新鲜的好用!所以我才出来找! 何某就不打扰云公子的雅兴了!” 何先生拱手告别,抬脚便往林中走去。 只是走了两步,便尴尬的退了回来。 两名樊家子弟背着的枪转了出来,指着他。 “云公子,这是何意?平日里,樊家主都对我很是礼遇,你们竟敢这般?” 何先生佯装不知,质问道。 “何先生还请入樊家,自证清白! 说来,何先生不是一直想收樊星那小家伙为徒么? 不清白的人,如何为师? 请吧?何先生!” 樊云开口笑道。 “好,何某倒要看看,你们是如何污我清白的?” 何先生转身朝镇子的方向走去。 樊家几名子弟拿枪架着他胳膊,推着他往前走去。 到了镇子里,百姓们都惊呆了,这樊家二公子,怎么把何先生抓了? “二公子,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何先生在镇子上也是德高望重,于我们也颇有恩德” 镇上一名长者出面,拱手行礼后,开口问道。 只是话音未落,便被樊云打断了。 “林老,若是有人想害我樊家,您还要为他出头么? 我樊家处事向来公道,不会冤枉他! 你们等着便是!让路!” 围观百姓连忙让开了道。 林老见状也只得退却。 何先生也不去看那些百姓,说到底,他们也没什么力度去制衡樊家。 还得看,怎么着能把自己择出去。 “何先生这是怎么了?樊家怎么把何先生抓了?” 那些听到风声赶过来的百姓还在四处问。 “樊家太霸道了也,何先生可是个好人,又怎会害樊家?” “噤声,若被樊家人听了去,怕是也会抓你去审问了!” “何先生一个文弱秀才,怎么可能威胁到樊家?” “他们是从林子里出来的,你们说,是不是林子里出了什么宝物?” 镇子上所有人都议论开了。 更有甚者,想去林子里看一眼,但是都无一例外被樊家弟子拦了回去。 这下,关于林中有宝物的传言更是甚嚣尘上。 有些人还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人说是千年人参,也有人说是前朝宝藏。 樊云押着何先生入了樊家。 何先生名弘升,镇子上唯一一个有过功名的秀才。 在镇上开了家私塾,教人识文断字。 偶尔也教人算学。 镇子上有些乱七八糟的糊涂账,百姓们也常请他厘清。 所以都尊称他一声先生。 如果是他私塾的学生,便称他为何师。 来梨花镇五年了,处处与人为善,所以德高望重,也不算夸张。 前两年,街上偶遇樊家幼童樊星,对答了几个回合后,说樊星可随他学文,日后博个仕途出身。 樊家自是不同意,所以何先生总想与樊家主谈谈。 这事,镇上也有不少人知道。 在他们看来,樊家是家大业大,可又能如何? 若是家里后辈能考取功名,自然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他们樊家怎么就辜负何先生的一片好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