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崛起的桂花婶(1/1)
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就是不一样。 回来后,张口就是要战略创新,要引领潮流。 搞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产品。 但可惜,钱花了不少,盈利的几乎没有。 十几年的折腾,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把老爹的遗产给赔进去了。 顺带着,还欠了一屁股债。 现在,黄金酒酒厂就只剩下老黄金酒这一款产品还在卖,还能勉强盈利。 其他的生产线全都停工了。 哪怕是老黄金酒,也只是当地的一些中老年人才愿意买。 年轻人别说消费了,甚至有的人连听都没听过这个牌子。 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叶尘心里有了底。 说声谢谢,叶尘正要挂断电话,焦镇长说道, “小叶啊,虽然有些话我不该说,但我还是建议你啊,有看上的设备,还是可以买一买的。” “哦,” 叶尘心中一动, “怎么说?” “黄金酒厂是我们县的老厂了,曾经也是我们县的招牌,明星工厂。 我们县有好几位县领导都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对它挺有感情的。 现在,黄金酒厂要倒闭,几位县领导也都很关注。 如果你在符合自身需求的情况下,买点设备,缓解缓解酒厂的财务状况。 相信他们多多少少会承你的情的。 你能听得懂我的意思吗?” 听得懂,当然听得懂! 还有这一层关系,叶尘本就打算去看看的心,更加坚定了。 挂断电话,叶尘看向叶大有。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条件吗?” “还有就是,酿酒要用当地的水。” “当地?什么意思?要买水吗?” “不不,就是字面意思。那个大冤种留学生觉得我们这的水质不好,才导致黄金酒卖不出价格,所以有一段时间,专门从外地买水。 但我师傅觉得本地的水,才能酿出拥有当地独特口味的酒来。” “哦哦哦~这个倒是没问题。你就算想让我买外地的,我也舍不得啊。” 既要建厂房,又要买设备,未来还要招员工。 支出立马大增。 虽然叶尘觉得自己现在的现金流足够充沛。 但为了以防万一,叶尘还是去了趟县城,又贷了一笔款。 不多不少,又是五千万。 过程非常顺利。 高行长一直在关注叶氏农场的发展,自然知道叶尘和赵小麦的相关绯闻,也知道叶氏农场最近旅游的火爆。 因此,一路绿灯,仅仅半个月过去,贷款就下来了。 说来也是巧合,钱到公司账户的第二天,张桂花居然来找叶尘,而且开口就是要借钱。 “呃” 看着满面笑容,精神奕奕的桂花婶,叶尘有些不解, “桂花婶,你这几个月应该赚了不少钱吧,怎么还找我借钱?” “嘿嘿,确实赚了不少。” 桂花婶腼腆中带着些自傲, “但谁还嫌钱多啊? 我打算在我们村建个果酱加工厂,缺点钱。” “果酱加工厂?” 叶尘被震了一下。 桂花婶是真能耐了啊,几个月前还在为素素的未来担忧,现在居然敢开厂了! “现在果酱订单很多吗?” “嘿嘿,不是很多,是相当多!” 桂花婶最近这两个月绝对算得上是春风得意。 之前张素素好朋友妈妈帮忙介绍的那位土特产店老板,对她家的果酱很满意。 几乎每过一周,采购量就大幅增长。 而且,那个老板说,今年他准备大规模扩张,预计在全省范围内再开五十家店。 因此,需要她做好心理准备,订单肯定还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翻倍再翻倍。 此外,黄沙村的旅游热,也带动了果酱的销售热。 她的果酱和叶大有的醉八仙,几乎是游客必买的土特产。 吃过的都说好,在网上也有了点名气。 现在,她的果酱作坊,已经雇了十几个人,每个月可以销售三十多万的果酱,纯利润有六七万。 “啧啧啧好好好!” 叶尘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敬佩了,只能连声道好。 “借钱没问题,你要多少?” “三十万有吗?我自己攒了十万,一共四十万,应该差不多了。” “三十万?” 叶尘眉头一皱,摇摇头, “太少了点吧,要不这样,我借你一百万!” “哦,不用,不用!” 张桂花吓了一跳,连连摆手。 开什么玩笑,借三十万,她都已经是鼓足了勇气,想了好几天,才敢开口的。 就算出了意外,比如说,黄沙村旅游不火了,或者说那位老板突然不要货了。 那起码,凭她和张素素两个人赚的钱,这三十万应该还是能还得起的。 一百万?那估计就够呛了。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张桂花还是很保守的。 尽量想着尽力而为。 “诶,桂花婶,胆子大一点嘛。要搞就搞把大的。 放心,我给你兜底。 你的果酱,我叶氏农场也需要啊。” 叶氏农场现在有很多小吃摊,有不少甜食,用的就是桂花婶出品的果酱。 此外,叶尘最近还有个想法。 县里的叶氏农场专卖店,现在还有两百平米的地方空着。 他想着要不搞个叶氏甄选。 主营全国各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而桂花婶的优质果酱完全可以入选。 “这样吧,” 见桂花婶还在犹豫,叶尘直接霸气下单, “我先订五千瓶,后续保证每个月至少五千瓶看销售情况,再酌情增加,怎么样?” “真的?” 桂花婶手指一掐,心脏不争气的跳了跳。 五千瓶,一瓶卖40,就是二十万。 虽然批发价肯定会低一些,但那也是十几万啊。 “君无戏言!” “那我就借一百万!” “哈哈,桂花婶霸气!” “哦,对了” 送桂花婶出门时,叶尘突然叫住了她, “桂花婶,你的厂打算建在哪?” “唔~就我家旁边啊。” 桂花婶腿脚不好,自然不希望厂子建得很远。 “要不,你和我的护肤品厂建在一起吧。 建在村里,机器的噪音会扰民,也容易污染环境。 村里还要搞旅游呢” “嗯,这样啊,远吗?” “不远,离村子也就两三公里。” “那,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