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即将迎来的知情回城(1/1)

好书推荐:

刚停稳,就听一个大妈大声的嚷嚷着。 “嗨,你们听说了吗?92号院的张家小子,从大西北跑回来了。这事街道办也不管管啊~!” 另一个大爷没好气的说着。 “嗬,你懂什么,现在根本管不过来了。往家里跑的人太多了,听说是在农村待不下去了,才跑回城里的。” “好多孩子都跑回来了,街道办根本管不过来。” “嗨,这些孩子也真是遭大罪了,去了农村将近十年了,吃不好喝不好的。你们说能不往回跑吗?” 这句话可引起了共鸣。因为政策的原因,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参与到了上山下乡运动。这一走,可就是多年未见。 有的家里条件好些的,可能两三年回来一次。有的家里条件差的,想回来连票都买不起。只能是不断得给家里写信。 还有的家里有门路的,让子女在乡下待个一两年,就找机会把弄走了。不是安排子女当兵,就是安排他们回来上班。 这就是“所谓的同人不同命。” 南锣鼓巷都是一帮工人家庭,哪有余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乡下那里蹲守着,不过现在跑回来也不是什么好事。 档案都在当地呢! 回来后他们根本没有城市口粮,只能让家里人把口粮挤出来对付着生活。 哎,这事一出。邻居们都明显心动了。看到街坊四邻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样子。就知道他们都想让自家孩子回来。 随着人群越聚越多,这个消息散播的也越来越快。 大家伙儿眼里都闪现着希冀的光芒。 张明辉听到这里,了解了什么事之后,就没跟着凑热闹。推着车往院里走去。 以后得情况,张明辉都能预料到。胆子大的会给儿女们写信,让他们偷偷溜回来。胆子小的还想在等等,看看街道办管不管。 接下来的几年,不断返程的人员。会成为四九城最热门的话题。 家家户户刚开始可能高兴,但时间长了绝对会深感无奈的,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吃闲饭的。 可能不光是一个人,还有的知青在当地结婚以后。会带领一家老小全部回城。势必会增加家里人吃饭的困难程度。 当然了,也有那狼心狗肺的。为了回到四九城,直接抛妻弃子的。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只能说,这茬知青绝对是当年最苦的那批人。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统统都赶上了。 现在刚跑回来几十人上百人,等到成千上万人呼啸着,从祖国大江南北赶回来的时候。 四九城的治安会迎来一个巨大的考验。 想想吧! 几百万人同时涌入四九城,年龄都不小了。国家没有岗位安置他们的工作,只能在街面上厮混。 到时候能不乱吗? 没有工作的知青们,只能是自谋生路,偷摸的倒买倒卖。这也预示着改革开放,正式在四九城崛起。 到时候大街小巷会多出来无数摆摊卖货的人。 街道办都没办法管理。 想到这,张明辉知道得提前做好准备了。到时候不光是市面上,黑市上也会迎来巨大挑战,回城好勇斗狠的人不在少数。 没有任何技能在身的他们,肯定会冲向黑市,挑战起四九城的黑市。 但张明辉已经想到了,随着四九城的改革开放。黑市这个历史性的产物,也会慢慢的失去了他的地位。 街面上都能买到的东西,何必要去你黑市花高价买。 其实这几年就能看的出来,黑市在慢慢的落寞了。要不是有黄金外汇的支撑,大家伙儿早就不愿意去逛黑市了。 这也是张明辉为什么要让兄弟们去香港的原因。 想养着这帮兄弟,必须得找个好的买卖。但四九城现在的局势还不明显,私人买卖现在风险太大。 所以张明辉才早早的想好了后路。 张明辉踏进院里,看到阎阜贵一脸兴奋的和周围的邻居们聊着天。张明辉凑近一听,阎阜贵聊的也是下乡的事。 看来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点。 回到家,看到张卫红正捧着一本历史书详细的观看着。聚精会神的模样让张明辉都有些诧异。 女大十八变。 真是一年一个样,前两年还到处惹是生非的张卫红。 这两年明显文静了很多,从张明辉口中得知,高考将要恢复过来的时候。 张卫红犹如换了个人一般,重新捡起书本。刻苦读书的勤奋程度,让张明辉都忍不住摸摸她的脑袋。 想看看她脑袋是不是瓦特了。 谁知张卫红深深的给了张明辉一个白眼。不满的说着。 “哥,你不懂。我现在醒悟过来了,读书可以明智。很多事情都在史书上可以找到。” “这些年,我越来越感觉到工厂里面的生活,不适合我了。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生活没有丝毫改变。” “一点乐趣都没有。我不想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我要改变自己,我要考大学。我要见识见识更多的世面。” “我要在大学里面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闯荡人生。” 张明辉当即给了她一个脑瓜崩。揪着她的小脸蛋往两面撕扯着,给了她一个眼神让她体会。 张卫红挣脱哥哥的魔爪,吐了吐舌头。娇嗔的说着。 “哥,是真的,主要是厂里太无聊了。待着没劲儿。正好你说要恢复高考了,我就想试试。万一考上了,不是给老张家光宗耀祖吗?” 其实真正的想法,是张卫红怕了哥哥和嫂子的催婚。这两人唠叨个没完,天天就像念咒语似得。念叨的自己脑瓜子都疼。 没办法,只能依靠考大学这一招了。要不然哥哥和嫂子绝对能把自己逼疯。 还真别说,自从张卫红决定要考大学以后。张明辉也暂缓了对她的逼婚,觉得考大学是好事。到时候她要是考上大学以后。 不用靠自己,日子也会过得不错。 张明辉端着大茶缸子,来到刻苦读书的张卫红面前。轻轻的呼喊着。 “卫红,别读书了。休息一会,先喝点水,解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