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蒯越(1/1)
周瑜带着主力鏖战南郡之时,曹昂也从江夏出发,沿汉江直奔襄阳。 直到这个时候,曹昂秘密前来荆州的消息才传了出来,荆州大族心中惶惶,眼看刘表覆亡在即,众人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来见曹昂,就想着用刘表的脑袋来给自己换个好前程。 曹昂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会见客人,忙得分身乏术。不过即便如此,曹昂一行仍是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到了襄阳南面不远的宜城。 这一路几乎都没有什么战斗,完全是箪食壶浆,望风而降。 除了曹昂这一路,南路军的偏师徐商部从衡山郡出发,先是夺取了江夏北部四县,之后又在黄祖之子黄射的带领下,横扫章陵郡。 章陵郡是刘表分南阳郡所设之地,太守乃是蒯越。当初刘表进入荆州,蔡瑁、蒯越是功劳最大的二人。 蒯越早年担任过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与曹昂乃是老相识。 此时此刻,他根本不愿意抵抗,再加上他手中确实也无兵可用。眼看徐商所部逼近章陵城(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索性便弃官而走,将章陵郡让给了徐商。 至于北路军的郭嘉更是统领诸军,一路势如破竹,顿兵邓县(治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邓城),兵锋直指樊城。 此时的刘表,已经被徐州军三路兵马包围在襄阳和周边地区,而他手中兵力,更是不足两万。 胜券在握的曹昂只差这临门一脚,不过他并不想让入主荆州之事变得太难看,毕竟刘表乃是朝廷任命的荆州牧,攻杀此人会让自己的吃相显得很难看。 于是曹昂便大度地命人前往襄阳,给刘表送信,让他前来宜城与自己相会。只要刘表一到,曹昂便可体面地将他软禁,然后平稳接管荆州。 如此一来,至少双方都面子上过得去。 不过刘表似乎被之前的事情刺激到了,使得他整个人出奇的强硬,不仅不与曹昂相会,反而还气急败坏地杀了曹昂的使节。 曹昂得知此事都有些吃惊,刘表如此不留后路,难道是疯了吗? 既然刘表不愿这个体面,曹昂也只得给他不体面。 于是曹昂命令郭嘉、徐商二部,日夜攻打襄樊两地,又命人与城中大族联络,以速破二城。 正好此时蒯越回到家乡宜城。 曹昂听说之后,立刻前去拜访。相比较庞德公这种有名望却没有多少实权的人,蒯氏兄弟的实力才是真的强大。二人一内一外,哪怕相比蔡家,亦不势弱。 其实蒯越也等着曹昂。 毕竟刘表已经将要成为过去式,蒯家想要继续保持鼎盛之势,所能做的便是紧紧抱住曹昂的大腿。 从前的曹袁之争尚不明朗,可曹昂拿下荆州后,手中已握徐州、青州、扬州、豫州、荆州五地,天下之势,半在曹昂手中。 今汉室德衰,天下终究会落到曹昂的手中。 曹昂到了蒯越府上,蒯越带着全家在门前恭迎。 曹昂等到蒯越拜下,才上前扶起,又拉住蒯越的手,笑着说道:“吾不喜入荆州,只喜见异度(蒯越字)。” 曹昂说着,跟随行众人介绍道:“荆楚多俊才,而荆楚才俊,以异度为首。当初异度在何大将军身边时,曾劝何大将军早日诛诸阉官,可惜何大将军犹豫不决,才落得败亡下场。 而刘景升能入荆州,亦全赖异度献策。 异度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狐偃)之谋也。” 曹昂对着蒯越来了一场赤裸裸的吹捧,让蒯越都有些赧颜。 当然这不是曹昂乱夸,而是曹昂准备将蒯越树立成一个典型。本来庞德公名声更响亮一些,可惜庞德公不愿做官。 不过蒯越也有优势,他能力确实出众。 曹昂并不准备如历史上曹操那般将蒯越、蔡瑁束之高阁,实际上曹操若能重用这些人,荆州局势不至于乱成那个样子。 豪强大族从来都是未必能成事却一定可以坏事的。 自己麾下派系这么多,多个荆州派也算不得什么。 众人进入堂上,曹昂便问道:“我本无意入荆州,可是刘景升屡次寻衅,又倒行逆施,哪怕我多次劝说,可仍不知悔改,我不得已间,方出兵征伐。今入荆州,其实内心是惶惶不安的,唯恐不能保境安民,让荆州安定。异度常在荆州,有何教我?” 蒯越有些犹豫,他本来准备再矜持一下,可是曹昂如此谦恭,他反倒不太好装模作样了。 于是蒯越说道:“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蒯越之言,老生常谈。 就是要君主行仁义之道。那什么是仁义之道?宋朝有句话说得好,与士大夫共治理天下。翻译一下就是,士大夫口中的仁义之道,就是统治者要保证士大夫的利益,若是在汉朝,那就是保证世家大族的利益。 曹昂虽然不以为意,可当着众人,却是不住地点头。 “异度之言,使我茅塞顿开啊,直是治世之良策,安邦之佳谋。” 对于曹昂来说,听与不听是一回事,但是要表现出自己乐于纳谏的模样,更要通过自己乐于纳谏表现出自己行仁义之道的模样来。 这就是统治阶级内的规则,那些不遵循规则的,大多不会有好下场。 “我若绥靖荆州之贼,异度可有良策。” 蒯越也清楚,他必须得在曹昂面前露点真本事,否则真容易被小觑了。 于是蒯越道:“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郡内豪族,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 蒯越的办法很简单,内依世族,外除豪强。 曹昂忍不住大笑道:“异度之言,令我叹服。我麾下尚缺一右参军,不知异度可愿屈就。” 右参军是参军署三把手,算是军中重臣。 这个官职比蒯越预想的都要好,他又如何不愿,立刻拜道:“蒯越愿为大将军竭尽忠诚。” 此时的蒯越一本正色,仿佛又回到当年迎刘表入荆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