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道君皇帝(1/1)

“太师大气魄!” “惟国之栋梁才能提此旷古绝今四字!” 高俅等一干人等又一顿马屁伺候。 尤其他们听了这四字的解释,那着实兴奋的不得了,这若真被皇帝采纳施行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这班人可以完全的放飞自我啊! 听听,丰亨豫大,多么动听? 这以后还能少得了他们的好处? 这,得意味着多少油水啊! “陛下不可!” 可就在这时,金殿下陡然传来一道清朗而又坚定无比的声音。 赵挺之! 要说赵挺之初入仕途时还是投靠蔡京的,可逐渐的他发现,这家伙绝不简单,已不是一个“老奸巨猾”足以形容。 从他对政敌的不择手段赵挺之深切明白:这个人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是没有任何底线的。 按照赵挺之内心的评价,这个人,已完全放弃了士大夫的所谓廉耻之心! 所以他与蔡京虽同为反对“元佑党人”的一派,但二人早已逐渐分崩离析。 朝堂之上,二人每每因政见不合唇枪舌剑,更何况今天,对方提出了此等奢侈无度、祸国殃民之见? 赵挺之自问虽也不是什么纯善之人,可如果只是为了迎合上意而不顾国家百姓,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陛下。”赵挺之执笏义正辞严道: “蔡太师所言实乃祸国殃民之见! 倘若果行此四字,天下奢靡之风必然风起,官员们为了迎合圣意,必大肆盘剥民脂民膏,将来国家根基将安在? 累朝所积,又能支持几时啊皇上!” 一句话,说的朝堂之上顿时寂静。 宿元景片刻后,也出班奏道:“臣下以为赵侍郎之忧不无道理,立国之本,在民生,民生在于克勤。 而‘丰亨豫大’虽气魄广大,但势必将极耗财用,长此以往,国力怕是难以为继。” 李若水也出班奏言:“臣,附议。” 跟着,零星又有几员官员站出来附议,但多是一些群臣中的末等小官。 金殿上的赵佶不由陷入了沉默和两难。 本来他刚才听到蔡京的建议还兴奋异常,仿佛已看到了自己飞升仙界、功比黄帝的恢弘气象。 可眼下听到几人反对,又不由犹豫起来。 只是他的神色间,明显已流露出不悦。 “赵大人,言重了吧?”仔细观察了皇帝半晌,童贯率先站出来打破沉寂。 他笑眯眯对赵挺之道: “蔡太师建议行此‘丰亨豫大’四字,正是要表明陛下与民同乐、同享富贵之心啊,如此爱民,怎会引起官员们盘剥民脂民膏呢? 依我看,大家争先效法陛下仁爱之心还差不多。 何况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丰亨豫大,主要乃是为了奉侍上帝,是为了表明陛下一心向道之心。 只要陛下得以得道成仙,这区区世间俗物又算得了什么? 以陛下之仁爱,彼时,难道还会亏待、忘记了天下百姓不成?” “童太尉,你!” 赵挺之闻言怒不可遏,怒目注视着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宿元景、李若水也对其侧目而视。 而赵佶的神情,则在童贯一番言说后,明显由阴转晴。 “陛下。” 蔡京再次适时沉着冷静道: “微臣宁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提此四字,其苦心,本不求有人可以明了的。 但童太尉知臣用心,可谓知己也! 另外推臣初心,所为,也不过是为陛下计,为我大宋江山计,为天下万民、千秋万代计! 由此,即便得罪满朝士大夫,臣又有何憾!” 一番话,被他说得慷慨激昂,似乎连自己都要被感动了。 高俅、杨戬、秦桧等人也赶忙站出来奏道: “老太师为国为民,不计个人荣辱、大公无私,实乃大宋之福啊! 倘若有人反对‘丰亨豫大’,十足便是个人挟私报复、小人行径无疑!” “老太师用心良苦,一心国事,还岂陛下圣鉴!” “陛下必当推行‘丰亨豫大’四字才是。” “不行此四字,不足以彰天子之明!” 一时间,朝堂上绝大部分官员都开始随声附和,大殿上跪倒了一大片! “是这样吗?” 赵佶满意的看着殿下景象,仿佛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他霍然站了起来,而后微笑着双臂微弯平举,示意众卿平身。 “众卿,既皆赞同太师之言,朕也就不忍拂却众意了,自今日起。” 他一边说着,一边神情一肃,无比坚毅: “推行丰亨豫大!以彰我大宋之威,国力之强! 普天之下,全民同乐三日,并大赦天下!” “吾皇圣明!” “吾皇圣明!” “千古明君啊!” 殿下又一派歌功颂德之声。 唯独宿元景、赵挺之、李若水等人面色铁青,满面忧容。 “另外。” 享受了一番群臣赞誉,赵佶又接着威严道: “为表明朕一心向道之心,朕决意,自今日起正式拜入道家门下,称,‘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 群臣闻言先是一愕,继而赞誉之声又大起: “陛下舍身奉道,不惜万乘之尊,堪比释迦牟尼抛却人间富贵求证菩提啊!” “释迦牟尼之前只是小国太子,我皇乃是万民之主,气象恢弘不知超过多少倍!” “实乃独步古今之圣天子也!” 群臣中,唯独宿元景几人一声轻叹,暗自摇头。 “恩” 赵佶则对群臣的表现很是满意,他稍微压抑了一下自己振奋异常的情绪,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而后问蔡京道: “蔡太师,如欲行此丰亨豫大四字,依卿家之见,首先应当如何?” 这倒的确是个问题,奢侈也得有个突破口啊,尤其是这等彰显广大气象的大规模奢侈。 平素虽然大家也都不怎么节俭,可毕竟跟这种不是一个档次的。 老实说,你是个土老帽,你没见识,还真奢不起来! 于是大家纷纷翘首注视着蔡京。 蔡京沉吟片刻后,启奏道: “依微臣之见,既然由陛下诚心奉道而始,便当由此为切入。 臣闻,道教崇尚山石,岂不闻洞天福地多在名山古洞之中? 是以奇妙山石中,必然含其精蕴。 现今花石纲已行了数年,但远远不够,应当加大采购力度! 而后,将之汇聚皇城以成奇观。 彼时,秦之阿房,汉之未央,又算得了什么? 如此,才可得仙人之恩赐、神人之眷顾。 而彼时,陛下长在道蕴之中,日夜熏陶,那么得蟠龙神力相助,白日飞升,岂非指日可待?” 之前花石纲虽一直在推行,可规模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出于皇帝赵佶的个人兴趣。 将那些花花草草弄到皇宫后,赵佶也只是偶尔感兴趣了才去一观。 可现在,目的和作用就大大不同了。 “真行啊!” 不少人闻言不禁暗自赞叹,不禁泛起嘀咕: “学问大就是好,什么都能扯。” 更有人暗恨: “平时咋就不多读点神神叨叨的杂书呢?” 可赵佶听后却不由瞪大了双眼,因为正中其下怀,还有意外之喜。 能实现爱好不说还能得道,这种好事谁不喜欢? 他马上激动的上前几步,俯视着殿下的蔡京道: “卿家所言果真?” “道家经书是如此说的。”蔡京淡然而确信道。 这倒也不是他胡吹,而的确是他逛街时偶然从一本残破古籍里看到的,至于那本书现在在哪儿,如今哪还能找得到? 听到这个确信的答案,赵佶更为激动不已,跟着,他马上急切抛出下个问题: “那么,卿家可有推行之策!” 蔡京又一沉吟,很快又有了答案,他恭敬道: “陛下,目前可予以杭州造作局与苏州应奉局更全面的权力,江南诸道,皆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阻碍花石之事,且应全力配合。 否则,就地法办! 另外,为确保押运途中万无一失,应于高太尉殿帅府内,挑选得力制使数十人,分批次行押运之事。 如此,花石汇聚皇城以成奇观,不日便可成!” 赵佶闻言,不由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