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麻烦的胡人(1/1)
宋婉仪跟着楚知桁他们来到画舫的甲板上,便看到了披着月白外袍的铃兰。 “刺客便是她?”宋婉仪有些诧异地看了铃兰一眼,“莫不是弄错了?” 这样手无缚鸡之力地柔弱美人,怎么会是刺客呢? 朱启明有些难言地看了宋婉仪一眼,这宋大人也不是男子,怎的倒比男子还要怜香惜玉。 幸好她是礼部尚书,他才是刑部尚书。 “的确是她没错。”楚知桁含笑看了宋婉仪一眼,“她是冲着,咱们的水稻来的。” 这一句“咱们”,说得无比自然。 “美人计啊”宋婉仪恍然大悟,她心中不禁对楚知桁多了一丝钦佩。 只是可惜这美人计用错了地方,若是用到她身上,说不定还真能成功。 不过,对楚知桁用美人计,为什么会找个跟她有几分相似的姑娘? 看来这背后之人太不用功了,怪不得这楚知桁不上当。 他应当是喜欢颜之韵那样的,温柔端庄。 “宋大人,若无事本官就将此女带回刑部,严加审问了。”朱启明对着宋婉仪微微颔首,神情稍微有些不自然。 刚刚撞破了宋大人的好事,这给他造成的冲击比今夜永定河上出现他国探子还要大啊。 宋婉仪点了点头。 “此事关系到小楚大人,还请小楚大人随本官一同回刑部协助审理。”朱启明又看向楚知桁。 “这是自然。”楚知桁点了点头, 又对着宋婉仪说道,“不若宋大人也一同前往刑部吧。” “现在还不清楚此女背后有无同谋,若下官离开了,宋大人继续留在这里,恐怕不妥。” 宋婉仪摆了摆手,“无妨,本官也打算离开了。” 谈话间,画舫已经靠岸,“朱大人与小楚大人先行一步吧,本官也要回府了。” 那皇帝还躲在二楼呢,周围这么多官兵,她自然得送佛送到西。 楚知桁闻言也没有强求,只是眼神微妙地看了一眼楼上。 心中在猜测,这画舫二楼待的是何人。 是徐闻和吗? 亦或是其他人? “明日还要早朝,宋大人早些休息。”楚知桁对着宋婉仪微微颔首,跟着朱启明下了画舫。 铃兰被押解着,自始至终没有吭声。 她此次接到的任务十分突然,也十分仓促,之前她有些想不通,为何会突然启用自己。 但看到楚知桁对待宋婉仪的态度之后,一切便都说得通了。 宋婉仪目送他们离开之后,在画舫上稍微等待了一会儿,等官兵都走得差不多了,才跟着沈怀谦从画舫中走出来,坐上了回府的马车。 在画舫上胡闹了这么一通,宋婉仪现在已经是累得不行了。 回到宋府之后,宋婉仪直接开始赶人,“你快些回宫去,明日还要早朝,我得赶紧洗洗睡了。” 沈怀谦眼中带着一丝意犹未尽,“朕陪你一起洗?” 宋婉仪伸出手来推了他一把,“浴池还没有建好,容不下两个人,你赶紧回宫吧。” 说着, 宋婉仪还当场打了个哈欠,显然是困得不行了。 沈怀谦这才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那朕先回宫了,你好生歇息。” 这小娘子同他亲热的是那是真亲热,但无情起来那也是真无情。 翌日朝堂之上,朱启明跟楚知桁看起来都有些萎靡,想来应是昨夜在刑部熬了一夜。 这是真可怜啊。 假期出现突发事故,两个人被迫加了一夜的班不说,这古代还没有加班费。 “陛下,昨日有胡人探子在永定河被捕,其招认是胡人安插在京城的暗桩,听闻那水稻在北方也能种植,于是便临时起意,找上了小楚大人。” 朱启明站出来,向沈怀谦禀报昨夜辛劳一夜的成果。 “幸而小楚大人谨慎,目光如炬,一眼便识破了奸人阴谋,否则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但龙椅上的沈怀谦不知为何,并没有买他的账,只是淡淡说道,“朱爱卿辛苦了。” “为陛下效命,微臣心甘情愿。”朱启明此刻心中有些疑惑跟委屈。 他如此迅速的侦破此案,为何陛下没有出言嘉许? “陛下,听闻胡人此时内部政权不稳,微臣认为这胡人探子并非偶然事件,京城应当还有许多胡人暗桩。”楚知桁站出来回禀道。 “陛下,臣认为楚侍郎说得很对,那胡人可汗暴戾成性,导致他们内部民不聊生,此时正值冬季,恐为了转移内部压力,胡人会出兵入侵我盛雍。”严国公站出来声援楚知桁。 作为武官,他虽然没有那么敏锐的政治敏感度,但是对于战事是十分了解的。 每年过冬都是胡国的一大难题,因为胡人多是靠畜牧业为生,农业非常不发达。 冬季国家存粮不够,便会入侵边境地区,烧杀抢掠。 沈怀谦听了严国公的话之后,沉吟了片刻,“严国公认为,此时是征战的好时机吗? 他忍胡国在边境肆虐已经很久了,这胡国虽然面积不大,但各个都骁勇善战,游牧民族的优势让他们极其擅长打游击战。 盛雍跟胡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百姓被他们骚扰得苦不堪言。 沈怀谦不是没有想过挥兵北上,一举拿下胡国。 但是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极大不说,况且这胡国即使打下来了,那也是烫手的山芋。 盛雍历史上曾经有一位皇帝,攻下了胡国,但那胡人好斗成性,在生产方面又懒惰不堪。 胡国虽然是打下来了,可没人能管好那里,且胡人生性顽强,不肯屈服,盛雍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依旧是没有将那边给发展起来。 渐渐的也就没人愿意去接手胡国那边的事务,接着让他们逮着机会复国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有了丰盛的粮草作为后援,又手握“没良心炮”这一大杀器,攻下胡国不过是弹指间的事情。 “臣认为此时还不到良机。”严国公摇了摇头,“现在出兵即使能剿灭胡国,但恐会覆先祖覆辙。” “臣附议。”楚知桁也十分赞同严国公的话。 沈怀谦点了点头,这胡国攻打容易,但接管难度的确很大。 “宋爱卿以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