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麻痹启国(1/1)
杨青易脸上云淡风轻。 能验得出来才怪。 他的毒药哪是那般容易验的? 早在护卫毙命的那一刻,痕迹便已消失的一干二净。 “二王子,奴才仔细验了两遍,确认无误。” 验尸人道。 王帐之中顿时针落可闻。 耶律阔海面色平静,他不相信那护卫真是疼死的。 能做王子护卫的人,都是精挑细选,怎会小小手腕上的刀伤就能疼死? 简直是笑话。 不过,那护卫的死,并无其他证据。 眼下只能得出这个看起来就荒唐的结论。 耶律阔海看了一眼满身怒气,依然下巴高高抬起,充斥着自大的耶律武。 不过,这个结论也好。 “大汗,臣的护卫绝不可能是疼死的,此人一定是四王子的人。” 耶律武指着验尸人大声辩解道。 验尸人闻言浑身一哆嗦。 “大汗,奴才与四王子并无关联啊。” 耶律阔海摆摆手,示意验尸人退下。 验尸人如蒙大赦,飞速退了下去。 “大汗……”耶律武还欲辩解。 此事一定需要说清楚,不然他的脸面彻底丢了。 “此人没有问题。”耶律阔海缓缓开口道。 耶律武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有了耶律阔海这句话,他知晓此事再纠缠下去,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只会自取其辱。 “大汗,东突厥大汗邀您两日后到贴儿海会谈。” 耶律武说出此次而来的目的。 耶律阔海点点头,眉目间带有丝丝不满。 东突厥之前说好的来西突厥王营,竟然随意更改。 过来也只是通知,而不是商量。 不过有杨青易在,他不好发作质问。 耶律武告辞离开,护卫的尸体一并带走。 他定要回去找人验个明白,他耶律武的护卫是绝不可能疼死的。 杨青易与耶律深随即退了出去。 耶律格迟疑着,等众人都走后,他一人留了下来。 正当他要开口,耶律怀王帐门口请见。 耶律阔海点点头。 有人出去通传,耶律怀很快来到跟前。 刚刚王帐中发生的事情他一知晓,便心急火燎的赶来。 此时耶律阔海看向耶律格: “你还有何事?” “父汗,杨青易此子其心可诛,成心在此找东突厥的茬,挑拨离间。”耶律格道。 “既然如此,你有何打算?” 耶律阔海语气不善道。 “父汗,儿子听您的。” 耶律格察觉到耶律阔海的情绪变化,及时改口。 “哼,你还好意思开口提此事,眼里只有你那点仇恨。” 耶律阔海狠狠瞪了他一眼。 耶律怀在一旁见耶律格吃瘪,心中幸灾乐祸,不过其面上不显,神态依然平淡。 “耶律武自大狂妄,完全没有将西突厥放在眼里,你难道看不见?” 耶律阔海顿了顿,口气愈发严厉。 “在王帐附近跑马,反倒怪婢女挡路,这是何种猖狂行为? 你为了一己之私,只为收拾杨青易,就去为耶律武说话,你将西突厥的脸面放在何处? 将西突厥的威严放在何处?” 耶律阔海越说越气。 耶律格没想到耶律阔海如此愤怒,一时间被吓到,神色也变得慌乱。 “反倒是杨青易,他今日的行为,倒是帮西突厥保住了脸面。” 耶律阔海呼出一口气,幽幽道。 “父汗,杨青易是启国高官,他不可能帮我们。” 耶律格听到说杨青易好话,立刻炸了毛。 “难道只有你知道?朕不知道?” 耶律阔海横了耶律格一眼。 “是,父汗。”耶律格立刻熄灭了火焰,“父汗,杨青易诡计多端,一定要多多提防此人。” 耶律阔海颔首,认可这种说法。 耶律格默默松了口气。 “父汗,两日后可是要去贴儿海?” 耶律怀适时开口。 耶律阔海眯起眼睛,沉默片刻:“去。” “东突厥原本说好了来我王部,突然变卦,是不是什么蹊跷?” 耶律怀疑惑道。 耶律格从对杨青易的仇恨情绪中抽离出来,认真思考起此事来。 才发现东突厥的无礼。 “父汗,这东突厥着实狂妄,竟然擅自改变,派个人过来就想将我们提溜过去,这将我们西突厥当做什么了?” 他恨恨道。 耶律阔海从鼻孔喷出一口气,斜了耶律格一眼:“你才发现?” “儿臣惭愧,被仇恨短暂蒙蔽了双眼。” 耶律格低下头羞愧道。 耶律阔海见其认识到错误,心中的火气消散了不少。 “父汗,我们是否需要给东突厥一个教训?” 耶律格问道。 “耶律拔雄一向张狂,不过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杨青易已经打了他们的脸。” 耶律阔海脸上似笑非笑。 “与东突厥会谈之事不能耽搁,免得夜长梦多。 而且杨青易已经知道此事。” 耶律阔海继续道。 耶律格眼睛一亮:“父汗,杨青易已经知道此事,那么……?” 他没敢直接说,免得又被耶律阔海说他被仇恨蒙蔽双眼,不顾大局。 耶律阔海一眼看透了耶律格的窃喜:“杨青易暂时还不能杀,以免打草惊蛇,目前只能先留着……” 耶律阔海想到对杨青易的处置,也有些为难。 杀不得,又担心被他发现东西突厥的密谋。 “父汗,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杨青易麻痹启国。” 耶律怀知晓耶律阔海的顾虑,因此贴心道。 “如何麻痹?”耶律阔海道。 耶律格看向耶律怀,不由的腹诽,又来当贴心的儿子了?狡诈…… 耶律怀道:“父汗,草原之上现在属东西突厥势力最大,如果合在一处,对启国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启国最怕如此,最希望东西突厥互攻,因此,我们只需将此次会谈装扮成不和有纠纷即可。” 耶律阔海眉毛舒展开来:“你接着说下去。” “东西突厥可以装做就某部落的所属权进行会谈,且会谈进行的并不顺利,随时都有相互发起战争的苗头。 如此,通过杨青易将这些假象传给启国皇帝。 启国皇帝必然对东西突厥放心。 如此,等东西突厥联合攻启之时,便可趁其不备,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