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让你好看(1/1)
送走了解文善、时正。 杨青易刚刚坐下。 杜司务便走了进来,怀中还抱着一个木箱子。 “杨侍郎,刚刚在刑部衙门口遇到一人,那人说这箱子是给您的。” “什么人?”杨青易问道。 他没有多想,可能给他送东西的人有很多。 那几个学生,家里的两位,陈若循…… “不知,我问他,他说等杨侍郎看过东西就知道了。” 杜司务回答道。 “拿过来吧。”杨青易随口道。 杜司务将小箱子放到了杨青易的桌案之上。 杨青易将箱子盖打开,里面是一本书。 能送他书的人,陈若循的可能性较大,那几个学生也有极大的可能。 杨青易将书取出,随手翻开。 当他一眼扫过第一页后,神情一滞。 紧接着他唰唰唰的飞速将书翻看了一遍。 看的一旁的杜司务迷惑不解,心说杨侍郎这样翻书做什么? 按照他这个速度,一页能看清楚几个字就不错了。 杨青易看完这书以后,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这本册子里记录了时正的诸多罪证,内容详实,证据充足。 这册子来的太及时了。 “你可看清送这箱子之人的相貌了?”杨青易神情严肃了许多。 杜司务从杨青易的反应中,猜测这本册子一定不简单。 “看清了,是一个头戴小帽的人,那人生的有些瘦弱,穿着普通百姓的衣袍,看不出什么特别。” 杜司务道。 看来对方是有意隐瞒身份。 这送册子的人,极有可能也是临时在路上拉过来的,顺着他并不能查到什么。 既如此,杨青易便不再深究给他送这册子的背后之人。 不过此人为何要将时正的罪证送给我? 我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关系密切的好友。 如果是友人送过来的,想要帮助我破案,那么大可以直接给我即可。 没有必要匿名。 所以此人极有可能是时正的仇家…… 他是想借我的手除掉时正? 那么算是双赢了…… 杨青易心中默默思量着。 “你先出去忙吧。” 杨青易说完便开始低头默默写奏折。 …… 刑部大牢之中。 “时侍郎,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解文善与时正在牢房之中相对而坐,二人之间一张桌案。 桌案之上的热茶水汽氤氲。 时兴保与卢大春站在时正身后,看着眼前场景,全都兴奋不已。 “将此事闹大,让人尽快在朝中散播这件事。”时正淡然道。 刚刚已有人给他送了信,他时家与鸿运楼之间的关系已经撇清。 解文善点点头:“如此也好。” “接下来我会给陛下上折子弹劾杨青易,也会让与我交好的人上折子。 杨青易是胡阁老要清理之人,如果我这次能对杨青易造成损害,也算对胡阁老尽了一份心。” 时正一脸泰然道。 “时侍郎考虑的周到,我回去也会尽快上一个折子,如果能为胡阁老分忧,我也在所不辞。” 解文善颔首道,在胡致淳面前表诚心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这好处不能让时正一个人占了。 “解侍郎如果能上折子,我真是感激不尽,此番杨青易对我父子二人的欺辱,我一定让他加倍奉还。” 时正眯起眼睛,沉声道。 听到二人之间的对话,时兴保与卢大春一脸的傲然。 仿佛马上就能将杨青易踩在脚下。 “真当我这么多年的经营是白费吗?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 时正一怒之下,自进刑部大牢之事,很快在朝中百官之中传播开来。 众人闻之,皆是错愕不已。 “杨侍郎真是年轻,刚刚升任刑部左侍郎,就将礼部左侍郎得罪透了,这以后的路……” “年轻人哪,我就说杨侍郎这官升的太快,不一定能坐得稳。” “我看这次杨侍郎不好过,时侍郎可是胡阁老的人,而且这次是杨侍郎有错在先。” “杨侍郎糊涂啊,自毁前程。” “就是,时侍郎一向与人为善,平日里也是规规矩矩,从不做逾矩之事,这次杨侍郎怕是遇到大麻烦了。” “时侍郎一向都是客客气气……” …… 内阁。 有人将时正之事详细告诉了胡致淳,胡致淳笑着摇摇头。 “杨青易这一路而来,太顺利了,导致他无所畏惧,不知死活,不知进退,也是时候让他长长教训了。 陛下虽然对他有别的心思,但不可能一直容忍他。” 来人沉默不语,在一旁认真听着。 “时正这次做的不错,让他做礼部左侍郎还凑合。” 胡致淳接着道。 …… 养心殿。 启国皇帝桌案之上正当中放着一本奏折,奏折平铺着,已经打开。 桌案一角放着一摞已经看过的奏折。 桌案之上平铺的那一本奏折正是杨青易所写。 启国皇帝已经看完了。 他此时眉头紧锁,时正的所作所为令他诧异且愤怒。 时正刚刚因为各方表现比较突出,升任了礼部左侍郎,启国皇帝对他的印象并不差。 没想到他竟然做下那么多恶事。 而朝中还有那么多人在为时正自进刑部大牢之事抱不平。 桌脚那一摞奏折便是为时正鸣不平的。 “朝中百官现在大都如何看待时正一事?” 启国皇帝没有抬头。 “陛下,奴婢得到消息,朝中百官大都认为杨侍郎做的有些过了,说杨侍郎太过年轻,不知深浅。” 苏叙躬身回答道。 “哼,那群老东西倒是知道深浅。” 启国皇帝沉声道。 “你是否也认为意安不知深浅?做的太过了?” 启国皇帝微微抬头,看向一旁的苏叙。 此时的苏叙并没有看过杨青易的奏折,不知时正犯下的诸多恶事。 “奴婢以为,杨侍郎虽然年轻,但他做事一向进退有度,并不是鲁莽之人。” “你个老东西,看人倒是很准。” 启国皇帝道。 “奴婢胡说八道,陛下勿怪。” “朝中那群老东西……” 启国皇帝看了看桌角那一摞为时正鸣不平的奏折。 神情不悦道:“这里面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去给朕口头申饬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