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弗兰茨的条件(1/1)

阿曼帝国的强硬表态是英国方面始料未及的,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奥地利人似乎数百年来都和阿拉伯人过不去。 而且根据印度人的情报,奥地利和阿曼帝国在桑给巴尔地区发生过激烈冲突。 最关键的是以英国人的角度来看,是奥地利夺走了巴加莫约,同时侵占了阿曼帝国在东非的大片领土,所以双方不说是势同水火也应该是貌合神离。 但赛义德措辞严厉的回信让英国人开始怀疑起印度人的情报工作,毕竟阿三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就不太靠谱。 然而阿曼帝国的态度确实打乱了英国的部署,英国要单独对付阿曼和奥地利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两者凑到一起就不好办了。 至少英国人没法随便调用一支在附近的分舰队就能确保胜利了,可一旦从其他地区调兵,那么就会形成真空地带,这将会极大地影响英国的全球统治力。 事实上不知从何时起,英国的外交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针对英国。 曾经只靠一张嘴就能搅动风云的时代似乎过去了,外交行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列强,甚至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都开始怀疑起大英帝国的“好意”来。 曾经那些甘当傀儡的舔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或是充满敌意或者十分警惕的猎人。 英国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曾努力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但是不知为何总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他们又推回到原点。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面在持续恶化。 曾经英国政府只需要将音量抬高一点法国的基佐政府就会同意一切条件,哪怕是让法国人剜心掏肺也不在话下。 曾经无论英国如何整治奥地利削弱其影响力,梅特涅都会作为最忠实的盟友坚定地站在英国一方。 曾经无论英国政府说什么不着边际的鬼话,涅谢尔洛夫都愿意完全相信并竭尽全力为英国游说沙皇政府。 荷兰、葡萄牙之流必须出让海外利益才能获得舔英国脚趾的资格,而普鲁士甚至连做舔狗的资格都没有。 巴西、拉普拉塔总督区又是什么东西?印度人敢造反?南洋难道不该是英国的菜篮子吗? 但此时一切都变了,法国哪怕深陷内部危机也敢对英国重拳出击。 奥地利人更是在意大利人、匈牙利人、波西米亚人(捷克,当时捷克民族这个概念还没被广泛接受。)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包夹之中选择了打英国。 与奥地利海军的交战完全出乎了英国方面的预料,实际上英国高层没人认为奥地利海军会冲出亚得里亚海。 先不说英国早就在阿尔巴尼亚设下关卡,单单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奥地利海军也该去支持威尼西亚战场或者是直接去进攻教皇国抄意大利人的后路。 至于俄国人,他们已经之前的信号不好变成了彻底的不理不睬。换句话说就是此时的英国已经失去了对俄国的影响力。 英国对于其他小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而此时普鲁士意图染指石勒苏益格,他们的国王更是宣布了将普鲁士并入德意志。 虽说德意志人听着威廉四世的话觉得很奇怪,但是英国人却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理解让他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约翰·罗素甚至有些草木皆兵的感觉,他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圈套。而对方的目的就是英国的北海舰队,但到底是谁在谋划,是丹麦?是瑞典?是俄国?还是他们所有人? 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在英国高层中蔓延开来,此时地中海舰队覆灭的消息依然是一则被人当成愚人节玩笑的小道消息。 如果这条消息公开,那么此时内阁肯定是要集体辞职谢罪的。 因为百年来英国还没有过一支主力舰队全军覆没的先例,这一不光彩的记录足够将他们钉在耻辱柱上。 此前在土埃战争和南洋,他们已经先后创造了分舰队和混合舰队被歼灭的历史。 现在整个地中海舰队更是不知所踪,因为没有收到地中海舰队沉默的消息,所以英国官方暂定的是战败失踪。 帕麦斯顿也很郁闷,因为驱虎吞狼这招他屡试不爽,而且阿拉伯人什么时候这么讲信用了? 正当英国高层疑惑之际,情报部门找到了一条几年前送来的信息。情报显示哈布斯堡皇室的一位大公和阿曼帝国的公主联姻了。 “万恶的下半身堡!” 这是此时英国高层脑内的统一思路,不过阿曼帝国方面反应激烈似乎就说得通了。 实际上赛义德看到那封让他去袭击奥地利殖民地的信的时候他吓坏了,赛义德大帝甚至觉得这是英国人的阴谋。 不只是赛义德,整个阿曼宫廷的所有人都觉得英国人要么是疯了,要么是打算把他们往火坑里推。 别人可能不清楚,但是阿曼帝国与奥属东非殖民地只有一海之隔。 阿曼人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奥地利,他们切身体验过奥地利海军、陆军的强大。 在阿曼人眼中奥地利人的军队简直是战无不胜,在他们面前几乎就不存在一合之敌。 无论是强大的韦金王国,还是那些土着王国,亦或是东班图人,他们几乎是在登场的同时就遭到了消灭。 还有曾经那支阿曼帝国引以为豪的海军,以全军覆没的代价却换不来一艘奥地利军舰的沉没。 此外奥地利对待敌人的态度上也令他们感到恐惧,奥地利人很少抓俘虏,他们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时候是就地掩埋或者是就地焚烧。 其实大多数时候负责作战的都是奥地利的仆从军,那些来自印度的达利特人要比他们的主子凶残得多。 那种残忍就好像是完全来自两个物种之间的恶意,对于阿曼帝国这种相对原始的王朝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样做的意义。 大英帝国虽然号称是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阿曼人眼中却是定期缴纳租借费的“老实人”。 而奥地利帝国则是强大、凶残的征服者,他们自然不会选择和这种可怕的对手为敌。 ------------------- 实际上根据丝内卡公主和那些前往奥地利经商的商人们传回的情报,奥地利的强大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 钢铁巨兽在港口内徘徊,士兵就像蚂蚁一样多。码头的粮食和钢铁能堆成山丘,无数的工人日夜装卸也无法将其搬完。 尤其是拥有钢铁的数量将阿曼人震惊到了,因为整个阿曼帝国就没多少铁矿,生产钢铁的方法更是十分原始。 在阿曼帝国铁器本身就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在看到奥地利的铁甲舰和那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时感到尤为震撼。 丝内卡公主更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去参观了几座奥地利的钢铁厂,她当时就断定整个阿曼帝国的钢铁产量也比不上奥地利的一家钢铁厂。 而这样庞大的钢铁厂在奥地利帝国根本就排不上号,弗里德里希甚至亲口说过弗兰茨有两家特殊的钢铁厂,这两家钢铁厂的产量就能抵得上奥地利帝国其他钢铁产量的总和。 此外丝内卡公主还发回了一些奥地利帝国产业数据的统计报告,上面的数字是赛义德做梦都不敢想的。 不过这些所谓的机密情报是弗兰茨故意泄露给丝内卡公主的,其实这个女人也很聪明,她在得手几次后便发现了一些端倪,但她没有明说。 只是在宴会上偶然提起阿曼帝国将会是奥地利永远的朋友,至少她在努力这样做。 丝内卡公主这些怪话听得弗里德里希大公一头雾水,但弗兰茨却很清楚这话中的含义。 毕竟这种情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而且十分容易惹人猜忌,哪怕是她装傻假装不知道,一旦某一天被发现了一样有可能会被弗兰茨当成危险因素所排除。 丝内卡公主很清楚弗兰茨的能量,而自己的丈夫弗里德里希只是一个喜欢军事的铁憨憨。 弗兰茨如果想动手有太多机会、太多理由了,弗里德里希根本就护不住她,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且如果某一天事情挑明了,那么可能根本就不要弗兰茨动手,弗里德里希就会把她碎尸万段。 为了长远考虑丝内卡公主决定摊牌,她不介意做个双面间谍,而且作为一个阿拉伯女性,她嫁到奥地利其实就算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了或者说是弗里德里希的私人物品了。 所以出卖祖国和原本的家族,对于她来说完全没有一点负罪感,反倒是向阿曼帝国透露奥地利的情报让她压力很大,甚至良心都有些不安。 阿曼帝国的态度宣告英国人在西印度洋的计划彻底破产,回到此时的欧洲问题上。 奥地利一方已经提出和谈,法国临时政府的态度则是比较暧昧。实际上是后者根本就没有一个主心骨,内部派系林立、鱼龙混杂。 但之前帕麦斯顿提议扶植一个亲英派政府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一方面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惨败,另一方面此时法国民族主义兴起就根本没有亲英派的土壤。 法奥两国应该都可以接受英国的和平协议,这就给了英国人操作空间,他们可以拉一个打一个。 现在的问题又转移到是与法兰西停战继续对付奥地利,还是和奥地利停战继续对付法兰西了。 法、奥两国在海外都有大量殖民地,而且相对来讲十分富庶。无论是法国的德克萨斯殖民地,还是奥地利的加利福尼亚殖民地都是潜力巨大的区域。 当然最好还是能全部拿下,但不是现在。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地中海舰队的覆灭。 法国海军是与英国海军交战的主力,所以必定损失惨重。而奥地利一方虽然似乎并未参加大规模战斗,但是奥地利的海军本就不值一提。 不过奥地利人却占据了克里特大岛占据了地利优势,如果奥地利人将海战变成陆战,那么英国的损失就大了。 海军大臣第一个反对登岛作战,因为首先地中海是奥地利人的地盘,如果奥地利一方不打海战专打运兵船,那英国海军的护卫舰队是根本没有一点办法。 陆战队士兵也不可能都坐在战列舰上,毕竟这些军舰没有那么大空间来运送士兵。 其次,克里特岛太大了。从英国本土派军队去地中海的地中海的克里特岛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不单纯是航行时间还有集结和准备的时间)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奥地利人至少可以向岛上输送几万军队和足够供应其数个月乃至数年的物资。 海军想要进行围困逼其投降根本不现实,而登岛作战那需要多少兵力?一万?两万?还是五万,十万? 至于进攻威尼斯?整个奥地利帝国四分之一的火炮都在那里,而且亚得里亚海这种狭窄的区域进去容易,但是想再出来就难了。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法国人真的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除此之外此时德意志邦联进攻石勒苏益格,这会不会是另一场奥地利帝国的阴谋呢? 现在整个英国政府没有人敢赌,因为这代价太大没有人承担的起。 但法国人同样很难缠,因为现在根本不清楚法国人是如何打赢的,损失有多少。 最关键的是没人知道法国人会不会再次创造奇迹,而且与法国开战同样要警惕奥地利人的再次偷袭。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稳妥的办法,那就是及时止损同时停止和两国的战争,这样英国就能继续安稳的保持世界最强海军的地位。 损失了地中海舰队对于英国打击确实不小,但是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英国有能力在一到两年内再造一支地中海舰队出来。 约翰·罗素看了看自己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众人都面面相觑,毕竟谁也不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时帕麦斯顿提议道。 “也许我们可以先听听奥地利人的条件。” 约翰·罗素觉得很有道理,毕竟要货比三家么,而且曾经的梅特涅时代奥地利人给英国开出的条件一向十分优厚,说不定还能从他们身上捞点什么好挽回颜面。 “嗯,这个主意不错。” 约翰·罗素肯定了帕麦斯顿的想法。 但很快奥地利一方的条件就让英国人大跌眼镜。 弗兰茨的条件是: 第一,奥地利将释放全部英国战俘,但作为交换条件英国在克里特岛上的一切船舶、建筑、物资皆充为战争赔款。 第二,英国必须将克里特岛归还给希腊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