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洪武亮剑·1383(1/1)

好书推荐:

朱樉瞥了他一眼,暗道:我一个洪武皇帝亲自认证的忠臣孝子,还用都着你说? “你现在好歹是一部尚书,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若是传出去不太好。” 开济以机敏过人着称,自然知道秦王是要重用自己。 开济的姑父没有子嗣,死后留下万贯家产。 他为了把姑父的家产占为己有,将亲表妹变为奴仆,姑母给赶出家门。 这开济为了钱财,六亲不认,真是个难得的人才。 “下官马上恢复外甥女的户籍,再将钱财还给姑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再有下次,本王一定让你尝遍锦衣卫的刑具。” 他没有朱元璋那样的精神洁癖,恨不得将天底下有污点的官吏,全部赶尽杀绝。 对于朱樉来说,官员只有能不能做实事的区别。 开济听说过诏狱里,梳洗、钩肠、剥皮等惨绝人寰的刑罚。 一想到他被脱光衣服,整个人用铁链绑在一张铁床上。 旁边的锦衣卫不停用滚烫的开水浇在他身上。 然后用满是铁钉的刷子,在他身上用力刷洗直到皮开肉绽,露出白骨的场景。 开济脸上的肥肉,害怕到颤抖。 “下官一定改过自新,老实做人。” 开济的保证,朱樉没有放在心上。 对他来说,只要拳头够大,狼都能当成狗养。 见秦王没有说话,开济惴惴不安道:“不知殿下还有什么事,交给下官去办的?” “你是个聪明人,本王今日准备送一份天大的功劳给你。” 开济想破头都想不到,还有比胡惟庸案更大的功劳。 “下官洗耳恭听;烦请殿下教诲。” 朱樉思考问题时,保留着前世的习惯,手指头嗒嗒敲击在桌上。 “如果能将京城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你觉得这份功劳够不够大?” 开济听完,惊讶不已:“历朝历代只有贞观之治,才能出现的盛世场景。” “当然能算天大的功劳。” “可是下官的刑部只能关人,独木难支啊。” 刑部的职能是主管刑法政令,执行刑罚,管理全国监狱。 涉及到死刑的裁决,还需要三法司会审。 最终呈上御览,由皇帝亲自勾决。 开济言外之意,就是刑部没有抓人和审判的权利。 朱樉淡淡说道:“如果先由锦衣卫抓人,抓到应天府审理。” “最后再交予刑部关押呢?” 开济听到这个想法,忍不住拍案叫绝。 “如殿下所说,此事当大有可为。” 朱樉说道:“三个多月来,京城内所有作奸犯科之人,罪证已经收集完毕。” “孤已经派人跟孟府尹通过气了。” “接下来开展一个月,轰轰烈烈的治安大整顿。” 开济有些为难道:“没有陛下的旨意,动静闹大了怕是不好收场。” 朱樉拍了拍手,对着门外说道:“把东西带进来。” 郑和抱着两个盒子走进来,放到桌上直接打开。 正方形木盒里放着符节和斧钺。 长方形木盒里放着一把雕着两条龙首的黄钺弓。 开济眼睛都看直了,这是何等圣眷长隆。 “下官这就派人将监牢打扫出来。” “等殿下的好消息了。” 朱樉笑道:“那本王就先告辞了。” 走到门口之时,朱樉对赵铁柱问道:“锦衣卫都整训完了吗?” 赵铁柱抱拳道:“严格按照姑爷的操典,每日让所有锦衣卫和孝陵卫进行拉练。” “已经把其中的害群之马踢出了队伍,两卫风气焕然一新。” 朱樉点了点头,高兴道:“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了这一天,我等了整整三个月。” “集结所有人马,今晚开始行动。” “代号就是洪武利剑·1383。” 赵铁柱满是疑问道“姑爷,那1383是个啥数字?” 朱樉这才想起,现在还没有公元纪年。 “不好意思说顺嘴了,就叫洪武亮剑吧。” 朱樉终于认清了一个悲惨的事实,老朱家是祖传的取名废。 “卑职遵命。” 洪武十六年正月初三夜里,锦衣卫和孝陵卫足足有上万人集中在五军都督府的校场内。 宽阔的校场内,拥挤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身穿锦衣卫绛红色曳撒服,腰间别着绣春刀。 上百十名应天府差役被围在校场中央,被四周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吓得瑟瑟发抖。 赵铁柱和徐野驴一身飞鱼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好生威武。 赵铁柱从怀中拿出一张帛书,大声念道:“秦王宪令:孤近日以来有感,京城之内作奸犯科之事屡禁不绝。” “平民百姓备受恶霸欺辱,长此以往律令形同虚设,百业凋零,朝廷威信沦丧。” “念及如此,孤食不能寝,夜不能寐。”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治安败坏如斯,孤无奈越俎代庖。” “以洪武亮剑行动,扞卫百姓之民生。” 朱樉为了这次行动正名,绞尽脑汁写了一篇领导发言。 接下来徐野驴宣布道:“都指挥使有令,罪大恶极者杀无赦。” “阻挠办案者杀无赦。” “包庇藏匿者杀无赦。” “胆敢反抗者杀无赦。” “逃脱拒捕者杀无赦。” “知情不报者杀无赦。” “欺压百姓者杀无赦。” 七个杀气腾腾的杀无赦一出,在场的差役们无不胆战心惊。 “现在宣布行动开始。” 紫禁城内,乾清宫内灯火通明。 朱元璋像往常一样正埋头案前,全身心投入批阅奏折。 陈忠匆匆忙忙一路跑进大殿。 “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眉头一皱道:“你都是大太监了,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陈忠弯着腰,上气不接下气说道:“锦衣卫和孝陵卫上万人马,在金陵城内大肆搜捕。” 朱元璋笑呵呵道:“大过年的,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 说着伸起一个懒腰,朱元璋感叹道: “咱还以为他会一直按兵不动了。” “一次出动上万人,这排场十足。” “咱是真的老了,还是年轻人干劲足啊。” 见到朱元璋感慨良多,陈忠小心翼翼地说道:“万岁爷,这两卫人马调动,可是没有您的旨意啊。” 朱元璋不以为意道:“咱要是连亲生儿子都信不过,这世上还能信的过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