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重操旧业(2/2)

好书推荐:

趁着这个机会,方浩也切入了正题,“爱西亚,能否告诉我,你心目中的主究竟代表什么呢?是无所不能、严惩异己的权威化身,还是满怀慈悲、守护众生的父亲形象,抑或只是基督教教义中抽象的概念而已?”</p>

这个问题一出,爱西亚顿时陷入沉思,经过了长时间的静默之后,她无奈地摇了摇头,那双澄澈的眸子中的茫然更多了一些,“我不知道……”</p>

见状,方浩也并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转换角度继续追问,“那假设教义教导人们行恶,而不是扬善,神也并非宽恕包容,反而是残忍无情的存在,你还愿意继续信仰祂吗?”</p>

这次,爱西亚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p>

于是,方浩顺势总结道:“由此可见,你所谓的‘信仰’实际上是对美好品德与正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既然如此,无论那位神是否存在与否,只要你心中的善意不曾熄灭,你的信仰之基就永远都在那里。”</p>

爱西亚略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好像是这么一回事。随后她的眼睛亮了起来,似乎找到了某种慰藉与指引。</p>

事实上,这当然是忽悠,他这套理论,放在日常世界还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放在信仰真的存在的超凡世界里,则是完全的谬误了。</p>

在日常世界里,各大宗教之所以提倡信徒践行美德,其根源在于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p>

这是因为道德伦理构成了宗教教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指导着信徒的行为准则,确保宗教能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接纳。</p>

一旦宗教偏离正轨,背离普遍认同的伦理道德,就会招致质疑,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从而难以在公众层面立足。</p>

然而,在超脱世俗的非凡领域,宗教的运作机制则截然不同。例如,基督教推崇善良,究其原因,仅仅是遵循主的旨意。在这种背景下,宗教的伦理规范往往更倾向于体现其内在神性,而不是反映所在社会需求。</p>

不过是不是忽悠并不重要,有用就行……</p>

见到爱西亚有着逐渐走出阴霾的迹象,方浩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便添上了点私货:“当然,要是你真的想找一位神来信仰,你觉得我怎么样?既然你的神器叫做‘圣母的微笑’,那我就直接赐予你圣母…咳咳,圣人的地位好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