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不降(1/1)

宛城。 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但张辽的心情,却无比沉重。 张辽原本是合肥的守将,主要任务就是震慑东吴。 但是自从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感到局势紧张,于是将张辽调来了宛城。 而此时的东吴,早已被汉军打得元气大伤。 根本没有能力和胆量去偷袭合肥。 因此,合肥相对安全,曹操才放心地将张辽调离。 张辽来到宛城后,便与曹仁一同镇守此地。 然而就在今天,张辽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关羽的书信。 他打开信封,仔细阅读起来。 关羽在信中首先回忆了两人过去的友谊。 那时,他们一同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关羽在曹营时),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这种感情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接着,关羽谈到了当前的天下大势。 他指出,曹魏虽然势力强大,但却篡夺汉室,背离了正统。 更重要的是,随着曹操的去世,曹魏的优势早就没有了。 更不要说现在连连吃败仗了。 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一直致力于恢复汉室江山。 如今,大汉,三分天下以占其二! 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关羽诚挚地邀请张辽加入大汉的阵营,共同为恢复汉室而努力。 他详细阐述了天下大势以及大汉的正统地位等观点。 希望能够打动张辽的心。 张辽读完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原本是吕布的部将,因为受到曹操的重视,而降了曹操。 又想起了自己曾与关羽相识的日子,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然而,此时的张辽刚刚结束了一场与曹仁的碰头会。 他们已经得知关羽即将北伐的消息。 并正在与诸位将军商讨如何抵御关羽的进攻。 没想到,关羽竟然在这个时候写信来劝降他。 这让张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对关羽的友情和对天下大势的认同,另一边则是对曹魏的忠诚和责任。 他深知,如果背叛曹魏,不仅会背负不忠不义的骂名。 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 然而,关羽的来信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在内心的挣扎中,张辽最终决定坚守自己的立场。 他深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辜负曹操的信任和恩情。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将关羽的来信烧毁,以表明自己的决心。 同时,他也做好了应对关羽北伐的准备。 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 张辽在烧毁信件后,心中仍有许多思绪翻涌。 他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妥善处理,否则将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张辽决定与曹仁商议此事。 毕竟,他们都是曹魏的重要将领,共同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 虽然曹操已死,但他们仍然要守护曹魏的江山社稷。 张辽整夜未眠,思考着如何向曹仁解释这件事情。 他知道,这将是一个艰难的对话。 张辽深知,如果不将这件事情告诉曹仁。 那么日后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更会影响他的为人。 但他相信,只要两人坦诚相待,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天清晨,张辽带着坚定的信念,前往曹仁的府邸。 一路上,他思绪万千,不知道曹仁得知此事后会作何反应。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到了曹府门前,张辽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曹仁正在书房处理事务,见到张辽前来,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张辽向曹仁行了一礼,然后将关羽来信的事告诉了曹仁,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曹仁听后,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之中。 过了片刻,他抬起头来,看着张辽说道。 “文远,你能如实相告,足见你的忠诚和正直。”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我们需要从长计议。” 张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曹仁在听到张辽的来意之后,非常的诧异! 同时,内心是十分欢喜的。 因为,谁都知道张辽同关羽有旧。 但是,张辽连关羽亲自写信劝降的事都如实地告诉自己。 这—— 足以说明张辽内心光明磊落! 绝对不会同关羽有任何公事上的往来。 “文远。” 曹仁心情不错。 “你能对我如实告知,说明你是一个光明磊落且又忠义之人!” “不枉先帝对你的一番厚爱!” “如若先帝泉下有知今日之事,定然也会欣喜的。” 这时,张辽在曹仁心中的分量又重了一分! 张辽微微欠身。 “将军,张辽为人,素来光明磊落!” “更是知恩图报!” 曹仁又是对张辽赞扬一番。 接下来的时间里,张辽和曹仁开始商议应对关羽北伐的策略。 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关羽虽然勇猛。 但兵力有限,难以持久作战。 因此,他们决定采取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策略,以消耗关羽的实力。 此外,他们还计划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请求增派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