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来揭给你看(1/2)

李逸之所以轻咦出声,是因为,在他的眼中,这刚刚打开的第二幅画,竟果真和任逍遥说的一样,和他刚刚看过的那幅,一模一样!

这个一模一样,绝对不仅仅只是画面。『言情首发

这两幅画,不但画面布局,结构,笔法,意境几乎一模一样,甚至于其所选的纸张,笔墨的浓淡程度,都几乎一模一样!

李逸越看越是惊奇,越看越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世界上,即便是让同一个人去画,也绝对画不出这么相像的两幅画来!

“最神奇的还不止这些,我们曾经测量过画上这些山峰的尺寸,简直是不可思议,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连尺寸都是一样的!还有,你看这几个地方,简直就跟复印的似的!”

任逍遥看到李逸盯着画满脸惊容,不由上来将他们这几天研究的结果一一讲了出来,

“也有人怀疑这是被揭过的画,可是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尺幅!如果连这个都可以揭的话……”

任逍遥摇了摇头,

“那这个世界上,岂不是所有的名画都有可能会变成两幅,甚至更多?”

李逸默然半晌,以他今时今日之功力,鉴定这么一幅并不算是太复杂的画,即便是不开启鉴灵牌,他也能判断出,这两幅画,绝对都是真迹,可是……

没有可是,真的没有可是,因为诡异到如此程度,他还能说什么?

想了一下,他开启了鉴灵牌,虽然知道多半没什么用处,但万一能够提供些有用的线索呢?

随着凉气的入体,李逸眉头一展,果然有问题!

这个问题,既包括鉴灵牌给出的结论,也包括凉气。

正如李逸的判断,这两幅画,鉴灵牌都给出了真迹的判断,但其中的凉气,却不一样,虽然寒凉程度差不多,但先拿出来的那幅,其中的凉气量却要稍稍的多上一些!

这个稍稍,如果不是李逸早有准备,又对凉气无比敏感,甚至根本都无法察觉。可是现在,有差别就是有差别,那么,这两幅画一定还存在着其他的差别,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虽然心中百般认同任逍遥的判断,这幅画不可能是揭画,但李逸还是开启了透视,他要观察一下纸张的厚薄,看看能不能看出来点什么。

没想到,这一看之下,还真的是给他看出了一些端倪。

这两幅画,只是从纸张的厚薄上来看,几乎没有差别,这个发现,让他差点放弃了揭画的想法。但仔细的观察了纸张的内部纹路之后,李逸有了一个猜测。

这两幅画,有可能是在作画之初,就做好了揭画的准备,因而,画家使用了特制的纸张!

“你家里还有没有这种纸?”

李逸仔细的辨认了一下作画的纸张,认出这是古人作山水画卷常用的元书纸。

一般来说,宣纸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的宣纸三种。

其中生宣,又可分为多种。比如净皮和特种净皮,吸水能力强,对于墨色的浓淡也十分敏感,适合画大写意。而棉料,虽然也很吸水,但对于墨色并不敏感,更适合于写书法。

熟宣一般分为蝉衣和云母,基本不吸水,一般是画工笔用。因为工笔需要多遍着色,反复渲染,不吸水的纸正好适合这种绘画技巧。

半生熟的宣纸也有很多种,有皮纸、元书纸,也有煮锤纸。我们一般练字的毛边纸都可以归为半生熟一类。

半生熟的宣纸适合写书法和画山水,当然也可以画别的,应用非常广泛,容易掌握,尤其适合初学者。

元书纸是半生熟的宣纸,也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又名谢公笺,主产于江浙阳富市。

这种纸生产历史悠久,距今一千年前的北宋真宗时期就已经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改原称为元书纸。

当时的大臣谢富春非常支持此纸生产,故而又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

元书纸的特点是洁白柔韧、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等特点,因而从古至今,都是书画家喜好的书画用纸。

问题就出在这个着墨不渗上。

宣纸都有一定的厚度,生宣的话,墨水中如果含水量大,它不但会向下渗,还会像是青花的晕散一样,向旁边渗。

而元书纸则不同,因为特殊的工艺和纹路,其墨色下渗非常厉害,但几乎不会发生旁渗!

用这样的纸张作画,因为墨色集中下渗,所以画出来的作品一般都会显得厚重,敦实,清晰而有底蕴。

因而用这种纸揭画的话,其第一层和第二层几乎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

而这正是这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的原因!

“这幅画被人揭过。”

仔细的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想法,李逸语出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