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纯爱电影的崛起(2/2)
“小道消息,那天年级学生会聚餐的时候,四眼喝醉酒了说这部片子是他临时跟白神说了才定下来的,而且更夸张的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他从决定拍摄到定大纲据说只花了一分钟不到,差不多是四眼刚刚问他的意见,他连新电影的主题、内容和名字都已经想好了。”
这话一出,原本还活跃的小群突然真空了片刻。
人呐就怕比,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这辈子都不能达到的成绩,对别人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梦想。
要知道,这可是接近两个小时电影啊,不是什么两三分钟的视频vlog,就算是vlog也需要思考主题脚本和台词的啊。
正常导演就算买剧本,先挑再买后修改也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如果拍电影真有这么容易,那这个行业还要他们干什么?
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吗?
“咳,可能是人家早就构思了一个剧本,正好这次合适就用上了吧。”
“也是,甭管人家怎么回事,我倒是觉得纯爱电影似乎市场反响非常不错,或许是个机会。”
“还真是,我今天下午又去电影院看了一遍,几乎满座不说,大半都是女性观众,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包纸巾,哭得两眼通红。”
“本身女性市场的空间就大,要是拍纯爱电影,投资也不高,光是找赞助感觉都容易些。”
“好家伙不说了,我先抢票去了。”
生活中也是这样,第一流的创作者开拓市场,而剩下的人如果能懂得跟风,同样能赚得盆满钵满。
什么?
你说跟风不是真正的创作者应该做的事?
没关系,赚钱的事,不丢人。
实际上,除了《情书》个人风格过于强烈,《无间道》和《那些年》都引领了类型电影的潮流,前者带动港片和警匪片的复苏和崛起,后者让纯爱电影成为许多新入行导演的第一选择。
网络上对于《那些年》的讨论更是热闹得不行。
玉女明星沈倩深夜发长文感叹:“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虽然没能一起走到最后,但那短暂的温暖,却已经够我漫长岁月的怀缅。”
让人怀疑她是否已经与绯闻男友分手。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以往对明星隐私绯闻非常感兴趣的网友们,这一次非但没有吃瓜的意思,反而纷纷安慰起了沈倩。
更神奇的是,这条动态的评论区竟然演变成了树洞一样的存在,午夜十二点,无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男男女女,纷纷在下方讲留言感叹起伤情往事。
苦瓜先生:“青春是一张张往返的车票,将他们首尾相连便是你我之间的距离。”
酸菜姑娘:“明明柯景腾和沈佳宜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小步,却阻隔了他们一整个人生,我虽然青春爱情大多没有结局,但我依旧痛恨写出这个故事的苏白,因为他仿佛看穿了我的过去。”
不要叫我柯腾:“看到柯景腾扑过去亲新郎的时候我真的笑得不行,但是下一刻又差点没哭晕在现场,不得不感叹,苏白对于人心和细节的刻画实在太细腻,细腻到我以为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那些年》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将一个近乎于真实青春故事完美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不完美,但是无比珍贵,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这也正是电影的魅力之一。
不过当所有人都在怀念初恋,致敬青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论战却在逐渐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