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兄妹跑堂想要拜师(第一更求订阅)(2/2)

好书推荐:

苏若曦点头说:“是啊,你姨父来这里学厨的时候才十八岁,今年你姨父已经33岁了,坚持不懈地干了十多年,才有他今天这种成就,才能够对任何的菜都好像是能够信手拈来一样。”

田浪一算惊呼道:“哇,姨父已经干了十五年了啊?”

苏若曦说:“对啊,所以任何东西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磨炼,你哥真的想要跟你们姨父学厨,就要吃得了这份苦才行。”

田浪本来还想要继续问,那边后厨里响起她妈妈的声音。

“田浪,你看看客人都进门了,你别总在那边缠着你小姨啊,你看看你哥哥,都跟着你舅舅干活了,你也跟着去。”

田浪听到母亲的话,马上就答应着:“好嘛,我知道啦。”

接着,田浪俏皮跟苏若曦说:“小姨,我去啦。”

看着田浪欢快地跑到自己哥哥身边,跟着哥哥一起跟上苏连成的旁边学习。

苏若曦不禁觉得,或许以后自己女儿长大了,也会是这个样子吧?

虽然是有两个新人,但苏记的营业依旧是保持平时的状态。

石涛和田浪兄妹真正参与其中,才算是见识到了苏记的厉害,不光是菜做的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服务也是绝对跟得上。

很多时候,在客人点菜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客人个人的喜好,以及客人是不是有什么食材会忌口。

更多的时候,可能客人会陷入选择困难的时候,还需要给客人一些推荐。

关键推荐不是说单纯说推荐就可以,还需要告诉客人一些推荐理由。

石涛和田浪跟在苏连成的身边,会看到苏连成非常客气,游刃有余地应付不同的客人,并且会给客人推荐很多地道的东西。

哪怕只是一碗面条,苏连成也是能够说出不少的东西来。

一开始田浪还有些奇怪?

她心想面条而已,有很多的花样吗?

可是当她看到菜单,听到了苏连成给客人的各种推荐后。

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实在是太天真。

原来苏记的一碗面条,也可以有那么多的花样选择,各种的浇头真的是琳琅满目,会让客人眼花缭乱,在挑选的时候陷入选择困难。

田浪第一次感觉到了,苏记这家看上去比较普通的餐馆,实际上真的是非常神奇,而且充满许多的惊喜。

而田浪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哥哥想要在苏记学厨。

因为在苏记真的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哪怕只是在苏记跑堂,那也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

田浪逐渐认真起来,跟自己哥哥一起,跟在苏连成身后认真学习,并且时不时还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疑惑。

苏连成见到田浪也渐渐认真起来,倒也是乐于给兄妹俩进行讲解。

石涛和田浪兄妹俩学起来,也是逐渐认真,甚至是完全沉浸其中了。

连石家慧叫他们先去吃饭,兄妹俩都是无动于衷的。

最后还是冯一帆出面:“好了,你们两个已经很努力,现在呢,我以主厨的身份,命令你们先去隔壁吃饭,把午饭吃了过后,你们再来继续忙,好吧。”

田浪看着冯一帆,上下打量了一番,接着问:“姨父,你们不吃饭吗?”

冯一帆笑着说:“我们早就吃过了,因为中午要营业,我们都是在中午营业前先吃饭,结果你们兄妹俩来的时间刚好错过了。”

石涛说:“可是师叔,我们其实还不饿的。”

田浪也说:“对对,不饿。”

冯一帆说:“不饿也不行,我们营业时间要一直到下午呢,你们现在必须要去吃饭的,不然下午你们可能会没有精神,影响到你们的工作哦。”

眼见冯一帆的态度不容置疑,最终石涛和田浪兄妹只好乖乖去吃饭。

石家慧看到兄妹俩乖乖去吃饭,笑着说:“看看,还是需要你们师叔出面,我叫你们两个半天,都不听我的。”

田浪笑嘻嘻说:“那是因为姨父他是主厨嘛。”

石家慧回应:“对对,就你会说话。”

冯一帆领着两个人到隔壁林家铺子说:“外面也挺冷的,你们就在这边吃吧,想要吃点什么?”

田浪立刻说:“姨父,我们要吃拿手的。”

冯一帆点头说:“好,我知道了。”

石涛问:“师叔,中午只有面条吗?”

冯一帆点头:“对,只有面条和炒饭,怎么?你们两个吃不惯吗?或者我给你们单独加个餐?”

兄妹俩立刻说:“不用。”

田浪说:“姨父,我听说你们的面条很棒的,我早就想要尝尝啦。”

石涛也说:“对对,我们都想尝尝。”

冯一帆点头:“行,那你们等一会,马上给你们送过来。”

兄妹俩看着冯一帆回去,石涛奇怪问:“你怎么叫姨父了?”

田浪笑着说:“我觉得叫姨父更亲近啊,我跟小姨说过啦,小姨说从她那边叫的话,就要叫姨父嘛。”

石涛想了想说:“也对呢。”

田浪却说:“你不能叫姨父啊,你要叫师叔的。”

石涛奇怪问:“为什么?”

田浪说:“你不是想要学厨吗?那你就要从妈咪那边叫嘛,妈咪是姨父大师姐,你就应该叫师叔,以后你要是能真的拜师了,你可以改口叫师父。”

石涛有些颓然地说:“感觉想要拜师很难的。”

田浪说:“不难的,小姨都跟我说啦,你要现在前边当三个月服务生的,然后你可以进后厨去学啦,不过你光是切菜就要切三年,然后还要学五年的火功的,所以你真的想要成为厨子,要学很久。”

石涛一脸认真说:“我不怕,我肯定能够坚持下去的。”

田浪笑着向哥哥竖起大拇指说:“哥哥加油,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