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本相手下人才济济(1/2)

洛阳馆驿!

朱龄石自从被杨亮打了一百大棍之后,就一直在这馆驿之中养伤!

实际上文武双全的朱龄石,此时的伤势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但是朱龄石一直都借口养伤,赖在洛阳不走,就是想多探听一下武周朝廷的动向!

当舍人来禀告说大将军高澄击鼓聚将的时候,朱龄石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武周朝廷定然要用兵了,我等要赶紧回到健康,面见圣上!”

“无论武周朝廷是对那个方向用兵,这都是我们的机会!”

随后朱龄石吩咐几个舍人留下来,“我先独自回到健康,你们留在洛阳城中,探听洛阳城中的情况,回报健康!”

大将军府!

偌大的厅堂之上挤的满满当当,右侧站着的都是大将军府的亲信将官,包括杨暗、侯景、窦泰、段韶、斛律光,以及前些日子高澄刚刚为其举办冠礼的高肃,并且给他取了字,长恭!

左侧则是征西将军处与殿前军的武将,征西将军曹操身后跟着曹仁、夏侯渊、张辽、于禁等将,赵匡胤身后紧跟着的是赵光义,随后才是潘美、石守信、王审琦、曹彬等!

武周朝廷地处中原,虽然物产丰饶,但是自古都是金边银边草肚皮!

六国都同武周接壤,大多时候开战的首要对象便是武周!

若非有这些武将竭力死战,武周早已被其余各国撕扯干净了!

三通鼓后,高澄坐在主位,他还记得从杨府回来杨暗和他说的话,他继承父亲的大将军之位,朝野上下颇有微词!

只有军功,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巴,因此高澄打定了主意!

“今日大将军府议事,乃是为征伐高句丽之事!”

赵匡胤已经听说了崔柳来找过高澄的事情,因此对此并不惊讶,但是曹操却是眉头紧锁,刘寄奴坐断东南、虎视眈眈,眼下并非出征的好时机,“大将军,可有天子诏书?”

“杨相已经进宫去请了,天子诏书不日便道!”高澄斩钉截铁的说道,“曹征西还是好好整顿士卒才是,刘寄奴在后,我们时间不多,兵贵神速!”

随后高澄便开始下令,以段韶为帅、斛律光为副,率领征西将军曹操及其麾下将士、大将军府直属的百保鲜卑二军、以及赵匡胤率领的过半殿前军将士、燕王朱棣麾下的燕藩军马,合计四万二千人,全速北上!

又下令征集相、沧、赵、冀等河北州县的民间马、驴、骡等并精壮六万,为大军保障军需!

这也是大周兵制的特点,朝廷只养着精锐的正军,但是一旦出征,各种辅兵便再行征召!

也不是说辅兵就完全没有上战场的可能,这些辅兵也会在农闲时节组织训练,征召之时要自备武器!

因此其中富裕的人也会携带盔甲,但贫穷的人也会携带刀剑。

他们战斗力稍弱,但是也并非完全不能打仗!比如元符二年,周宋交战,宋国大将军童贯率领五千宋军前来劫粮!

运粮的队伍只有辅兵两千多人,但不但打跑了劫粮的宋军,还斩首七百多级!

武周也继承前朝军功授爵的制度,比如现在的丞相杨亮和大将军高澄继承父位,但是都没有军功,因此还未授爵!

“朝廷大军北上,洛阳城中也不能不防!”高澄说道,“幕府已经与相府商议,由曹彬率军六千,进驻睢阳,扼守东南!再令司隶校尉袁绍征集司隶良家子,扼守虎牢、洛阳,可保神都无恙!”

决断已下,各部都去准备,但是高澄却私下里将段韶和斛律光留了下来,“之前齐国归附项羽,汉王派遣郦食其说服了齐王田广、齐相田荣归附汉王,因此齐国没有防备,韩信才能够一举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彻底解决了齐地的祸患!”

“高句丽本来就是辽东小国,趁着中原国家内乱的时候崛起,为祸边塞,战争顺利就劫掠我们的边城、杀掠我们的百姓,一旦战争不顺利就连忙派来使者,请求投降,这件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这次本将军希望你们效仿韩信攻破齐国的故事,为国家平定高句丽!”

段韶和斛律光都是追随高神武的老人了,因此自然对高澄忠心耿耿,段韶忧虑的说道,“大将军,朝中大军近乎尽数发往东北,朝廷之中虽然进行了对刘宋的防备,但是对秦国的防备依旧不足!”

“虽然秦、周二国多年都未曾交兵,但是一旦我们国中空虚,秦国是否会就此进兵,也不得不防啊!另外,还有楚王桓温,已经三年没有来朝中觐见天子了,楚王的情况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当高澄带着这个疑问找到杨亮的时候,杨亮也一时之间抓不住重点!

虽然他看了很多奏章的批阅记录,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

“何不问计于十哲?”

杨亮对于郭图的提议非常满意,本相的十哲可是机敏过人啊!

“相爷,此事不难!只需让一上将驻防襄阳,再让天子下令,让楚王桓温率军沿江东下,牵制刘宋便可!”

“若是楚王没有反心,率领荆楚水军东下,则刘宋必然要分出兵力应付,则可大大减轻朝廷在东南方向的压力!若是楚王怀有二心,,其引兵北上,必然被我堵在襄阳,而楚兵粮草都以来宛城供给,由襄阳挡住,楚兵必然缺粮、不久自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