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62)(1/2)

好书推荐:

晚饭后,山椿和梅红逛街,从北门桥一直走到普慈中学门口,山椿好久没和山兵见面了,想去看看。

远远地,就听到音响店里传来章山兵的歌声,那是周杰伦的《青花瓷》。山兵哥的歌声还是那么清脆,只是比以前多了一些绵长。

“呵呵,山兵哥还是和以前一样,对于有些音符的处理喜欢按自己的理解有所改变,不过不影响歌曲的整体美。”山椿认真地听着,他也比较喜欢这首青花瓷。

“其实,唱歌就是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唱,谁说原唱就得是个标准,就不能改动呢?有的人喜欢原唱的好听,有的人也喜欢改动过的好听。”梅红对这唱法改变也有自己的看法。

“是的,就如人生不是能用一个标准能定义是一个道理。”山椿想起一个人这一生,有不同的路,有不同的事业,有不同的成功,哪能用一个标准来定义呢?

山兵一曲唱完,围观的人起哄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感谢各们父老乡亲光临本店,也感谢大家对本店的厚爱,更感谢您们对我歌声的喜欢。我请我堂客过来为大家献唱一曲,我呢就得去接替她为购买本店产品的客户服务。还是得先把赖以生存的小生意做好不是?对吧。”山兵神采飞扬地给大家一抱拳,放下话筒去接替李洪芳给客户做着讲解,大家对山兵的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山兵哥这种营销方式到是奇特。献歌,既是广告效应也满足了自己对歌声的执着;夫妻轮流上,又让大家看到了家人的亲和,引发购买的欲望;这先得做好糊口营生的悲情牌更是让听众产生购买的冲动。”山椿和梅红走到店门口,正好看见这一幕,梅红一口气给山兵做了一个赞赏十足的点评。

“不错,有商业头脑。这些年的磨练没白费,人还是得经风雨见世面,不然成熟不了也成长不了。”山椿也很感慨。

“yoyoeonbaby……”李洪芳站在店中央,拿起话筒,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飘飞而出,引起店内客人们的阵阵掌声,也留住门外的路人停下脚步,引颈观看。

一曲终了,李洪芳跑过去接待客人,围观的听众们却不想离去。

梅红受了感染,甩开山椿,走进店内,拿起话筒一曲徐千雅的《坐上火车去拉萨》从梅红的嘴里飘飞。

梅红的容貌出众,打扮的新潮端庄,情感的放纵,特别是他那职业女性气质溢流,让所有的人都耳目一新,不自觉的打着节拍跟唱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小店成了歌的世界,一切都不复存在。

山兵一转身看见是梅红,再一寻视,看见了山椿,相视一笑。

李洪芳还是家湾怕是找再也找不到修房的地了吧。

“但我总得有个家啊。”山兵这话没毛病,人都得有个家。

“你虽然户口在老家,可你那宅基地是在卖房子时一起卖给了你哥的,这种情况不能再批宅基地的。”山椿进一步解释。

“当年那房子不修也要垮,我没钱修,我哥要修,就着了个价给了他,你给房子还不给宅基地?让那房子生在哪里呢。”山兵想起这个也是无语了。

“话是这么说,可政策的规定就这样,麻烦。”山椿觉得这种情况也是有些不近人情。

“那我再去找找,总不能不让有个家吧。”山兵有些急了。

“山兵哥,你这城里不是有家吗,这么家大业大,有店面,有旅馆,还有住宅。还不是家吗?”梅红笑着问。

“这家和老家能比吧,这是个落脚的地方而已,家在老家,家就是根,祖辈的血脉所在。”山兵到是没了青年时期的思想开通,却有了对家的执念,有了对根脉的执着。

“城里的户子是办的谁的证呢?”山椿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都是儿女的名字,我们没有。”李洪芳回答。

“哦,聪明。这样可能会好办一点。我再帮你问问。”山椿想着自己怎么就那么什么傻呢,老家一个户口都没了。

呵,这不是傻吧,当年谁不想办这城市户口,谁不想跳出这农门呢。时也势也,谁能看透呢。当年林老师那依势不唯,自己怎么就没理解透呢。

回家的路上,梅红一路嗯哼着时下流行歌曲,还沉浸在刚才喝歌的氛围中。山椿这人声音不好,很少唱歌,也不会唱歌,梅红的歌声也是很少见识,今晚是让他惊喜,没想到这梅人精还有这么漂亮的歌。

“呵,红娃子,以后过年我们就在老家开个歌会如何?”山椿看着梅红快乐的样子,也被感染了。

“歌会可以,可为什么是老家呢。城里不可以?”梅红觉得这些年,每年都是回老家过年,而家中没人了后,每年回去又得去打扫那老房子的卫生,住上几天又走,实在没多大意思。

“老家的年味浓啊,过年不就过过年味吗?没了年味,那算那门子的年呢。”山椿在农村生活了多年,至今还是还是觉得老家的年,乡下的年才正宗。

“说年味到是,乡下确实年味浓浓,可回去打扫房子,搞各种卫生,住那么几天又跑,有些烦人。”梅红说着心里话,想着那浓浓的酽酽的年味,却烦着那打扫卫生的各种锁碎。

“这到是事实,也许不论在哪里过年,家的味道是第一位的。就是乡下,没了家,也就没了那味。人们越是逃离老家,这年味就会越淡。以后,这年味可能得重新定义吧。”山椿也发着感慨。

“可,家为什么非要是农村的那老家呢,城里不也有我们的家了呢,咋就没了那我们怀念的忘不了的年味呢,或者说少了那永不磨灭的家的味道呢。”梅红思考着,看着山椿。

“这个,我想应该是与根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根,我们的根在那农村,在哪老家,那里有我们祖祖辈辈的血脉,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有了根,才有了我们的承传,而承载这些传承的就是我们的家。”山椿按着自己内心的理解说着。

“啊,难怪人们说,把根留住,快乐老家,妈妈的味道,有妈才有家,妈妈没了家也就没了。这些说法都孕含着这想文化的意函吧。”梅红的脑子也是乱的,只是那蒙蒙的理解和想象,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看法和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