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开源节流(2/2)
除了‘冗兵’和‘冗官’,朝廷每年用于祭祀、宫廷开销和各种赏赐也是不断增加,这些费用开支和军饷、官员俸禄一起,就构成了‘冗费’。臣预测,不过数十年,大唐的财政将会到了相当恶化的地步,每年都会是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
听罢袁天纲的分析,李世民与群臣都非常震惊。李世民问道:“袁爱卿,你看如何预防“三冗”问题?”
“要想预防“三冗”问题,只能是‘开源节流’”袁天纲继续侃侃而谈。
“首先是‘节流’。臣建议重点是放在裁撤冗官与冗兵上。臣建议对全国十道的六百三十四个府县及折冲府进行裁撤。
我大唐的县根据人口数量划分为:
一是上等县,一般有六千户,人口大约在三万人左右。
二是中等县:一般有两千户,人口大约在万余人左右。
三是小等县:一般不足千户,人口大约在几千人左右。
凡是一个县人口达不到上等县、人口三万人的标准,臣建议将这些中、小等县进行撤并。相应地将这些折冲府进行撤并。这些措施如果能落实,可以直接将官员的数量裁减至一半以下;同时,本着‘强干弱枝’的原则,在中央禁军五万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将地方折冲府府兵的数量裁减到二十五万人,合计大唐军队人数约三十万人。这样一年能节省下巨额官员工资与军饷支出。”
李世民听罢大喜,表态道:“朕贵为天子,所缺乏的并不是财货,只恨没有嘉言以利于国家与民众。与其多得数十万贯白银,不如得到一位贤才!袁爱卿的奏言正合朕意!”
说罢,李世民赏赐袁天纲一百匹绢。
然后,李世民数落权万纪道:“你在担任侍御史期间,不曾向朕推荐一位贤才,也不曾斥退一位庸人,而是一门心思专营税银之利。从前尧、舜把璧玉抛到山中,把宝珠投到山谷,而汉桓帝、汉灵帝二帝却聚敛钱财以为私家宝藏,你是想把朕等同于汉桓帝、汉灵帝吗?”
当日,李世民罢免权万纪的官职,将其贬为齐王李佑(皇五子)的齐王府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