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世态炎凉实乃人生常态(1/2)

只需短短数日,店铺就能焕然一新,成为帝国皇家商行的标志,影响波及全国。

至于国内的主要民生用品,帝国工业区内的席国阁工厂日夜赶工,供应充足。

而其他地区无论是重工还是轻工,目标并非国内,而是对外贸易。

帝国给予工人的薪酬丰厚,直接从帝都发货,足以激活整个国家的经济脉络。

实际上,经济复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关键在于提供就业机会,让人手有所作为。

皇家商行对商人的收益限定在十一至二十个百分点之间,其中还得拿出一部分作为工资成本。

工人们甚至可以用这笔收入购买帝国的修炼资源,还有空余。帝国的经济团队与信息部门正在合作评估价格。对于偏远地区的商家,由于帝国给予了较大的销售权限,他们得以通过大规模交易平衡附近区域的利润。

大多数商人已被赢耀掌控,只有那些曾受其扶持的有功之臣,才享有更多的商业特权。

帝国商行内的巨头们,皆是赢耀一手提拔,但他们竟忘恩负义,自视甚高。

罢市停业,虽是另一种形式的逼宫,但赢耀并未采取武力手段,毕竟他们并未触及底线。

工人依旧按时领薪,只是选择停工歇业。

因此,赢耀不得不剥夺他们与皇家商行的合作资格,皇家的技术和产品自然不会流入他人之手。

这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和专利法。早些时候,这些大商人周围总有一群小商人围绕着他们。那些曾经嘲笑周边小商贾的豪商们,如今面对帝国的针对性政策和皇家商行的介入,小商贾们露出嘲讽的笑容,眼中满是怜悯和不屑。

“看看这些愚者,那是我们帝国最杰出的君王,最杰出的君主,同时也是最宽容的帝王,竟敢背叛,咎由自取。”

“现在,属于我们的时刻到来了,嘿嘿……”

确实,尽管销售权翻了一番,但他们并未丧失权利。

帝国的策略在于激发更多商家的参与热情,每个郡县都设有固定的销售点,旨在维持市场稳定性,防止商人过度膨胀。

皇家商业集团的核心业务依旧在于产品研发,销售仅作为流通渠道和必要的零售环节,以防商人重新崛起,滋生傲慢之心。

赢耀深知商人的本性,对他们期望值并不高,而琴家的销售份额也被削减了三分之二。

然而,他却赋予了琴家和其他新晋小商人拓展异族市场的资格,对此,他对市场开发的重视绝不亚于后世的经验。

商人们总能以超出帝国的热情去开拓,一旦成功,就能扩大帝国的需求,同时借此探查东域各族对帝国的态度。

当然,这些商旅队伍中,帝国情报人员的身影不可或缺。

主父偃看着那些昨日还活跃的商人,今日却仿佛遭受重击,他摇头道:“他们的精神防线太过薄弱。”

诸葛亮则以一种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并非虚弱,而是恐惧,他们被眼前的诱惑和欲望蒙蔽了理智。”

晁错冷笑:“这群贪婪的家伙,只顾眼前利益,失去了判断。”

贾谊,帝国日报的主编,地位与尚书相当,他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