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定是大孝子 一更半(1/2)

“一派胡言, 狗屁不通”陛下摔了砚台,骂道。

“三郎说的是。”

高力士早已预见到李隆基发疯的场面,叫南熏殿内殿伺候的人都退出去, 自己袖手弓身,陪伴在侧。

帝王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抬手掀翻桌子,为一首稚童所作的诗拍案生气, 还大气特气。

仿佛先前说“绝不会生气”的人不是自己。

高力士只是垂眸静静承受着这份怒火, 就像他们主仆从前与太平公主博弈的无数日夜。

良久, 李隆基终于稳定了情绪。

他重新入座, 吩咐道“中书省右补阙李白, 教子无方, 着代女抄孝经三遍, 明日下朝议政给朕呈上来。”

这报复的十足明显了,甚至还有几分幼稚。

高力士却松了口气, 由衷笑道“三郎菩萨心肠,还是偏疼七娘子的。”

李隆基从鼻腔发出一声气音“玄玄离京前,心中最挂记的就是这个惹事精,朕自是要看在她的份上,网开一面。”

不然, 就凭这对父女挑事之能,早在长安被剔得骨头都不剩了。

李隆基觉得自己对七娘照拂有加, 简直是好得不得了。然而, 被“关照”的人却并不领情。

宣阳坊李家。

七娘蹲在院中的凉石上, 一脸的不服气“师父,明明说的是让你抄孝经,为什么要交给我抄”

李白坐在另一侧纳凉, 闻言新奇地打量了七娘一眼。

“往日没瞧见你憋出半句诗文来,跟着我凑热闹倒是快。平生事宇文融回长安了。

提起宇文融,率先让人想到的便是“劝农使”三个字。

开元九年,那场空前绝后的检田括户变革,让大唐许多交不起赋税的逃户变得逃无可逃。一直持续到开元十三年二月,宇文融以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的身份,将监察权与财务行政权集于一身,“劝农使”的职务才暂且告一段落。2

七娘他们在安陆见到的彭家佃农,也是在开元十三年之后,才在江南淮南一带慢慢出现的。

从整个大唐财政的角度来看,宇文融总领计薄,还独立于群臣之上行使监察权,实在是有些可笑了。因为这意味着他若贪腐,将成为朝廷最大的蛀虫,却无人可鉴。

陛下放任此人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两年,忽然清醒过来。这才趁着今年开年后,派宇文融出使东都检田括户,而贺知章适逢醉酒,正好捞了个户部侍郎当当。

原本李白还不满于御史台针对贺老。如今仔细想想,才回味过来,此事应当是张大相公离世前的安排。

张九龄和贺知章,都是张说一力提拔上来的“文学派”骨干;

而宇文融、李林甫则为“吏治派”。

这两派的治国能力并无高下,区别在于文学派恪守士族道统与责任感,忠于皇帝,却更忠于体制,在某些情况下皇权需要向他们的“道”让步。而吏治派就是绝对的皇权狗腿奴才相了。3

从内心来说,当今天子甚爱文学派,也更需要吏治派。

只可惜,宇文融与张说党一贯不和。两方结党相争,陛下因此一度不喜,并将两拨人都贬官外放。

直到去年,不知出于何故,才又把这群人一个个都找了回来。

李白想到主意,阿寻却不太明白,七娘就更是莫名其妙啦。

李白挑眉看着七娘,猜想着这孩子或许有天然的政治敏感度。见他们都好奇,便也不刻意隐瞒,毕竟有些事还得阿寻他们亲自去做。

他起了个话头“宇文融这几年检田括户,主要有两个主张。一是不追究逃户罪责,允许他们就地附籍。二就是经济上给予逃户优待,免除六年赋税,但需要先交一笔轻税。”

七娘问“有多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